第417章 深空呼唤!(1 / 3)

加入书签

“余烬纪元”在一种混合着伤痛、坚韧与务实探索的氛围中,悄然流逝了数个标准年轮。“新芽市”如同一个经历过重创的病人,在失去了外部强援(星球意识)后,依靠自身的生命力与科技“义肢”,顽强地学习着独立生存。

城市的面貌已然改变。建筑更加低矮、坚固,深埋于地下或依山而建,外表覆盖着与环境融为一体的伪装层。能源主要依靠高效的地热井、遍布外围的光合生物反应阵列,以及从小行星带艰难运回的“希望晶石”精炼厂。天空之中,除了担负警戒任务的“守望者号”空间站,偶尔还能看到新下水的“暗影级”改进型侦察舰——“幻影号”与“暗刃号”——的身影,它们与远在奥尔特云边缘的“织网者二号”平台一同,构成了家园新的、略显单薄却至关重要的星空防线。

内部生态依靠庞大的人工循环系统维持,虽然失去了星球意识时代的蓬勃生机与多样性,却也保证了基本生存无虞。莉莉团队主导的“创世因子”与“低语者”生物技术融合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一种能够更高效分解污染晶簇的“酶-频率”复合净化剂开始小范围试用。伊娃团队对“星魂遗馈”的解读也在缓慢推进,那些隐晦的“秩序偏好”正被逐步转化为更优化的能量网络布局和建筑设计规范,潜移默化地提升着新家园的运行效率。

生活依旧艰苦,资源依旧紧张,但一种基于自身力量的、脚踏实地的希望,正在这片失去“灵魂”的土地上重新扎根。人们不再将希望寄托于外部的庇护,而是寄托于自己手中的工具与头脑中的智慧。

然而,平静的表象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谛听”阵列日夜不停地扫描着深空,时刻警惕着“幽邃之眼”的动向。它依旧悬浮在奥尔特云之外,如同一个永恒的、冰冷的墓碑。其能量波动在最初几年的剧烈衰减后,逐渐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并未消失,仿佛一头受伤的巨兽在黑暗中舔舐伤口,耐心等待着时机。偶尔,阵列会捕捉到一丝极其微弱的、指向新希望-Alpha星系的扫描脉冲,短暂而隐蔽,仿佛在确认着什么。

更令人担忧的是星球内部的“遗毒”。那些在地底缓慢结晶化的暗紫色污染晶簇,并未因失去源头而停止生长。它们如同蛰伏的癌细胞,虽然增长速度极其缓慢,却顽固地存在着,并持续散发着微弱的、干扰本地能量场的异种波动。常规的物理清除效率低下,且容易引发能量泄漏。莉莉团队研发的净化剂虽有效,但大规模应用的成本和所需时间仍是天文数字。这些晶簇,成了埋藏在家园地基之下的、不知何时会引爆的定时炸弹。

面对内外交织的潜在威胁,“新芽市”的高层深知,被动防御终非长久之计。他们需要眼睛,需要耳朵,需要真正了解那片笼罩在头顶的、名为“幽邃之眼”的阴影,以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更广阔宇宙图景。

于是,一个被讨论了无数次,却因风险过高而一直被搁置的计划,再次被提上了日程——主动的、远距离的深空探测。

这一次,提议者并非激进派的杰克(他的牺牲让所有人心痛且更加谨慎),而是来自索恩博士。他的身体状况在顶尖医疗技术的维持下略有起色,通过全息投影,他再次参与了战略会议。

“……我们不能永远龟缩在这片星域,等待未知的审判……”索恩博士的声音依旧虚弱,却带着一种学者的执着,“‘幽邃之眼’的存在,那个被关闭的裂隙,还有绿色晶体中提到的‘更高意志’……它们指向一个我们完全陌生的、可能充满危险却也蕴含机遇的广阔世界……”

“‘远航者号’的悲剧,在于我们对深空的无知。我们不能重蹈覆辙……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

他提出了一个相对折中且更具技术可行性的方案:“我们不需要立刻派遣载人飞船进行史诗般的远征。我们可以先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