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出差法国(4 / 6)
达了对市场浮躁、艺术价值被过度商业化的担忧。
会谈一开始并不轻松。
皮埃尔抛出了几个尖锐的问题,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原创性、艺术家在商业浪潮中的独立性、以及画廊筛选艺术家的标准。
顾名辰用流利的法语,结合“维度艺术”
的实际案例,冷静、理性地阐述了他们的运作理念:尊重艺术家的独特表达,强调学术与市场的平衡,致力于掘具有文化深度和时代精神的创作者。
他逻辑清晰,数据详实,展现出强大的专业素养。
乐希则从情感和文化的角度切入。
他分享了他们代理的几位艺术家如何在作品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思考,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出独特的声音。
他带来了几位艺术家作品的电子画册和创作手记的翻译稿,真诚地邀请皮埃尔去感受作品背后的温度和力量。
“艺术的价值,在于它能否跨越地域和文化的藩篱,触动人心。”
乐希看着皮埃尔,眼神坦然而坚定,“我们相信,这些艺术家和他们所代表的思考,值得被世界看见。
我们寻求的不是简单的商业代理,而是基于对艺术本身尊重的、深度的对话与合作。”
皮埃尔认真听着,翻阅着画册,脸上的表情从审视渐渐转为沉思,最后流露出浓厚的兴趣。
会谈从预定的一个小时延长到了近三个小时。
结束时,皮埃尔主动与乐希和顾名辰握手:“你们的理念和选择的艺术家,让我看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植根于自身文化又面向未来的活力。
我想,我们有很多可以深入探讨的空间。
我很期待去中国,亲自看看你们的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
走出皮埃尔的工作室,巴黎午后的阳光正好。
乐希和顾名辰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如释重负的喜悦和成就感。
这一仗,他们赢了!
为“维度艺术”
打开欧洲高端艺术市场的大门,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当晚,为了庆祝,顾名辰难得地主动提议:“找个地方喝一杯?”
两人没有去游客如织的景点酒吧,而是由顾名辰带路,找到了一家深藏在玛黑区小巷里的爵士酒吧。
酒吧不大,灯光昏暗,吧台后的酒保留着络腮胡,手法娴熟。
舞台上一个三人爵士乐队正在即兴演奏,慵懒的萨克斯风流淌在空气中。
他们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
顾名辰点了一杯dryarti,乐希则要了一杯当地的精酿啤酒。
“敬皮埃尔,敬‘维度’!”
乐希举起酒杯,脸上是放松后的笑容。
“敬……顺利。”
顾名辰也举杯,轻轻碰了一下。
他一向言简意赅,但这简单的两个字里包含了太多的肯定和不易。
几口酒下肚,气氛轻松了许多。
乐希忍不住又拿出手机,翻看爱琪今天来的照片和视频。
珩珩似乎又有了新进步,在视频里扶着沙边缘站得稳稳当当,还得意地冲着镜头“啊啊”
叫。
汤圆则趴在沙旁的地毯上,像个尽职的“地毯守卫”
。
“看,珩珩会扶站了!
汤圆在旁边守着呢。”
乐希把手机递给顾名辰分享喜悦。
顾名辰接过,看着视频里小家伙努力站稳、一脸骄傲的样子,再看看旁边看似慵懒实则警惕的汤圆,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嗯,挺稳。”
“出来才几天,感觉珩珩又长大了不少。”
乐希的语气带着浓浓的思念,“真想赶紧回去抱抱他,还有汤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