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沈清歌的搭线(3 / 4)

加入书签

/p>

不过,具体细节还需要敲定。

比如,活动的学术基调如何把握?邀请的艺术家和讲座嘉宾名单是否需要学院审核?费用分摊和权益如何划分?这些都需要形成正式的合作方案,我才好去跟院里和学校沟通。”

“当然!

这是必须的!”

顾名辰立刻道,“您看这样好不好,我回去和乐希根据您的意见尽快修改细化方案,然后约上乐希,我们三方一起开个会,正式讨论合作细节?”

“可以。”

沈清歌点头,“时间确定了通知我即可。”

正事谈完,气氛轻松了不少。

两人又聊了聊最近的艺术展览和电影,相谈甚欢。

顾名辰现,和工作状态的沈清歌交流,有一种特别的愉悦感,她思维缜密,观点独到,既能理解商业逻辑,又坚守学术底线,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合作伙伴。

接下来的几天,顾名辰和乐希根据沈清歌的建议,熬夜修改方案,突出了项目的学术性和公益性,弱化了商业色彩,并初步拟定了合作框架。

周末,三方会议直接在“维度艺术”

的会议室进行。

这次见面,氛围更加正式一些。

沈清歌提前做了功课,带来了电影学院的一些资料和她认为可以作为参考的往期成功案例。

乐希作为公司总裁,先表达了感谢和对合作的重视。

顾名辰则详细讲解了修改后的方案。

沈清歌听得非常认真,不时提出关键问题:“这个系列的讲座,主讲人的学术背景和业界声誉需要足够硬核,名单最好能提前给我们一份评估。”

“展览作品的筛选,是否可以加入一两位学院推荐的青年艺术家?这对学生更有示范意义。”

“工作坊的实践性很强,但需要确保指导老师的专业度和教学方法适合大学生。”

她的问题都切中要害,既考虑了校方的需求,也理解了“维度”

的商业诉求,提出的建议极具建设性。

讨论过程中,她时不时能从电影理论的角度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跨界思路,让整个项目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

乐希和顾名辰一边回答,一边暗自赞叹。

沈清歌的加入,简直像是给项目装上了一个强大的学术引擎和导航系统,让他们避免了很多可能踩的坑,也让项目的层次提升了不少。

会议持续了近三个小时,最终达成了一个初步的三方合作意向框架:“维度艺术”

作为主办和资金主要支持方,电影学院作为学术指导和支持单位,沈清歌个人将作为项目特聘学术顾问。

具体的协议细节,需要沈清歌带回学院与领导沟通后再行敲定。

“太好了!”

会议结束后,乐希伸出手,“沈教授,非常感谢您的鼎力相助!

期待我们的合作!”

沈清歌与他握手,笑容清浅但真诚:“乐总客气了,是双赢的合作。

我也很期待这个项目能成功落地。”

送走沈清歌后,乐希和顾名辰回到会议室,两人脸上都带着兴奋和如释重负的表情。

“没想到这么顺利!”

乐希感慨,“沈教授真是……宝库啊!

思路清晰,执行力强,关键还能切中要害!”

顾名辰看着窗外沈清歌离去的身影,眼神有些复杂,欣赏中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情绪:“是啊,她确实……很不一样。”

有了沈清歌这把“金钥匙”

,后续的推进果然顺利异常。

由沈清歌起草、以电影学院名义提交的项目建议书,很快得到了院领导的肯。

她亲自带着修改完善后的合作方案,陪同乐希和顾名辰拜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