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0章 找苏神开挂是吧?我也会!!(6 / 8)

加入书签

一侧过度倾斜,避免产生trendelenburg步态。”

    “这种步态一种因外展肌无力导致的骨盆倾斜、身体左右摇晃的异常步态。运动员恰好因为训练强度太大,或者冲刺的时候太猛,导致这个地方乏力,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首先我们要解决掉这个步态。”

    “在跑步中,尤其是弯道跑或者加速变向时,骨盆稳定与否对保持身体直线跑动影响极大,稳定的骨盆能让下肢发力更合理,确保身体沿着预期的直线方向推进。”

    “怎么做呢?”

    “首先是单脚支撑平衡。”

    “短跑过程中,单脚支撑阶段是身体平衡容易被打破的时刻。此时,核心肌群需要迅速调整来维持平衡。”

    ……

    劳逸这里就是这样,从单脚支撑平衡做起,你可以看到在他单脚触地瞬间,从足底传导上来的地面反作用力开始通过腿部、髋部传递到核心区域。核心肌群再通过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但张力增加的收缩方式,来缓冲这股力量,并调整身体姿态,使重心稳定落在支撑脚上方。

    紧接着用以踝、膝、髋三个关节为支撑点,依靠核心的调控,让身体在短暂的单脚支撑阶段依然能保持直线平衡,避免向左右两侧倾倒。

    那这么做的前提条件或者说是前置条件是什么?

    当然是……强大的核心能力。

    优秀的短跑运动员在高速奔跑时,单脚支撑时间虽短,但凭借强大的核心平衡能力,身体几乎不会出现明显的左右晃动。

    这就是减少的第一步。

    为什么别人不行?

    就是因为别人没有这样的核心能力,所以苏神告诉他们,让他们做也毫无意义。整个二沙岛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只有千锤百炼每一次都把动作质量做到完美,从不叫苦叫累的劳逸。

    当然还有更高级的。

    叫做动态平衡调整。

    这个暂且表过不提。

    其后劳逸采取上下肢协同,开始改变力量传导路径。

    在短跑中,上肢的摆动和下肢的蹬地是相互配合的两个关键动作,核心肌群处于两者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个人人都知道。

    问题是怎么优化到直线路线上呢?

    劳逸是这样做的,从下肢来看,当腿部肌肉,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发力蹬地时,产生的力量会沿着骨骼向上传递,经过髋部。

    此时核心肌群中的髋部屈肌、伸肌等会参与进来,对力量进行整合与调节,然后将其继续向上传递到脊柱及躯干部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