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何晓的真正目标(2 / 4)
的终点,单日跌幅高达33.33%,创下了港城股市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单日最大跌幅纪录。
交易所内,绝望的哭喊声、砸键盘的怒吼声、以及经纪行破产的噩耗此起彼伏,“黑色星期一”的阴霾在港城演变成了更为恐怖的“黑色星期五”。
恒指期货市场更是惨不忍睹,暴跌44%。
这意味着每一张未平仓的恒指期货合约,其持有者当日账面亏损就高达7.77万港元。
这个数字远超绝大多数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保证金水平,无数账户瞬间被击穿,强制平仓的指令雪片般飞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恶性循环。
港城金融体系遭受重创,空气中弥漫着末日般的绝望气息。
就在整个港城沉浸在股灾的悲痛与恐慌之中,当普通股民争相割肉离场、机构投资者焦头烂额之际,一架私人飞机悄然降落在启德机场。
何晓,这位近年来在港城商界声名鹊起却又行事低调的年轻富豪,踏上了这片正经历金融风暴洗礼的土地。
他的眼神锐利而冷静,与周遭的恐慌氛围格格不入。
他没有丝毫犹豫,甫一抵达,便通过隐秘的渠道和精心挑选的经纪席位,开始了一场规模浩大、行动缜密的抄底行动。
他的目标清晰而明确:港城最核心的资产——优质地产公司的股权。
长实集团、新鸿基地产、恒基兆业地产、太古地产、怡和旗下的置地公司(怡和置地)……这些象征着港城经济命脉与财富基石的名字,悉数出现在他的收购清单上。
何晓的操作手法极其老练。
他避开了公开市场的喧嚣,巧妙地利用场外大宗交易、分散账户吸筹以及精准的时机把握,在股价暴跌的泥沙俱下中,以令人难以置信的低价,悄然吸纳着这些蓝筹地产巨头的股份。
无论是李加成、郭氏兄弟、李兆基等华资大亨掌控的企业,还是怡和、太古等英资财团的旗舰地产公司,都未能逃脱他那张无形的大网。
他的资金如同暗夜中的潮水,无声无息地漫过一家又一家公司的股权门槛。
当长实、新鸿基、恒基兆业、太古地产、怡和置地等公司的管理层和主要股东,通过内部监控系统或收到交易所的例行通知,惊觉有神秘力量持续大量买入自家股票时,何晓的持股比例早已悄然越过了5%的举牌线,甚至一举突破了10%的关键临界点!
按照港城《证券及期货条例》和上市规则,任何人士(及一致行动人)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本超过5%时,必须向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及该上市公司提交权益披露报告(即“举牌”)。
而当持股比例超过10%时,则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向市场公告,其持股情况将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
10%!这个数字在港城资本市场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它意味着何晓已经不再是普通的财务投资者,而是成为了这些地产巨头名副其实的“主要股东”。
港城的地产公司,作为“黄金行业”的象征,其股权结构大多遵循“同股同权”原则,罕有采用Ab股双重股权架构来保障控制权。
这意味着何晓手中持有的每一股,都是货真价实、具有同等表决权的普通股。
当何晓持有超过10%的股份时,他不仅拥有了在股东大会上发出响亮声音的权利,更获得了法律赋予的关键性权力:他可以随时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可以提名董事进入董事会,甚至可以提出罢免现有董事、改组管理层的动议!换言之,他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这些公司的核心决策圈,手指已经轻轻搭在了控制权的脉搏之上。
恐慌,开始在港城顶级富豪圈中迅速蔓延。
最先嗅到危险气息并做出反应的,是素有“超人”之称的李加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