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港城商业格局的风暴(2 / 4)
>
他缓缓吐出一口烟圈,目光如炬地投向坐在对面的何晓。
“电讯牌照?”何雨柱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原来你真正的目标在这里。
眼光确实够毒。
不过,”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晓儿,你想得太简单了。
就算你现在倾尽全力,把市面上流通的港城电讯股份都扫干净,又能如何?就能稳坐大股东的位置了?我看未必。”
他身体微微前倾,带着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时代不同了。
当年我们联手包家,还有咱们自家收购和记黄埔那种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英国人,尤其是大东电报局,吃过一次亏,早就学精了。
他们对港城电讯的控股权,看得比命根子还重,层层设防,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绝不会轻易让人染指。
从我们华资开始不断吞并英资企业起,他们就长了记性,核心资产的控股权,那是他们的底线,不容触碰。”
何雨柱的话语像重锤,敲打着何晓的神经,也提醒着他这场收购的艰难程度远超表面。
何晓,这位年轻却已展现出惊人商业天赋的继承人,脸上并未露出丝毫气馁。
他端起精致的骨瓷茶杯,轻轻啜饮了一口温热的普洱,动作从容不迫。
放下茶杯时,他的眼神里闪烁着智慧与坚定的光芒。
“爸,您说的没错,大东电报局对港城电讯的控制确实严密。
”何晓的声音清晰而沉稳,“但港城电讯本身,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股权结构,这恰恰是我们的机会所在。”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璀璨的城市夜景,仿佛在检阅自己的商业版图。
“港城电讯的前身,是港城最早的上市电话公司。
几十年的发展,股权早已分散。
即使后来与大东电报局合并,进行了大规模的股票置换,但历史遗留加上市场流通,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股票——据我团队反复测算,大约30%左右——散落在市场上,并未被大东电报局完全回收或锁定。
这些,就是我们的突破口。”
何雨柱眉头微蹙,手指在沙发扶手上轻轻敲击,发出规律的笃笃声,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
“30%?就算你能把这30%都拿到手,那又如何?大东电报局依然掌握着绝对控股权。
而且,你以为他们会眼睁睁看着你大肆收购而无动于衷?一旦你动作稍大,触及他们的警戒线,他们必然会启动反收购措施,抬高股价、设置障碍、甚至寻求白骑士救援。
到时候,你不仅可能功亏一篑,还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何晓转过身,脸上露出一抹成竹在胸的微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年轻人特有的锐气和打破常规的狡黠。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只盯着港城这一隅之地呢?爸,这次是全球性的股灾!风暴席卷的不仅仅是美丽坚和港城,英吉利本土同样深陷泥潭,哀鸿遍野。
伦敦金融城的蓝筹股们,股价也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往下掉。”
他走回沙发前,目光灼灼地看着父亲:“我的计划是,双管齐下,釜底抽薪!一方面,在港城股市,我们低调、快速、分批地吸纳市场上流通的港城电讯股份,尽可能接近那30%的份额。
另一方面,也是更关键的一步,我们同步在伦敦股市,趁着股灾恐慌、股价低迷之际,大量收购大东电报局的股份!大东电报局作为港城电讯的母公司,我们一旦成为它的大股东之一,甚至是有影响力的股东,就能通过间接持股的方式,实质性地增加我们在港城电讯的话语权。”
何晓的声音带着一种运筹帷幄的自信:“两边的持股相加,我有把握将我们在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