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古画玄机(2 / 3)

加入书签

\"他推了推眼镜,\"当然,您和郑教授将获得丰厚的报酬和名誉头衔。\"

我暗自冷笑。果然,大公司看中的是商业利益。\"抱歉,陈博士。我们的研究是非商业性质的,旨在探索传统医学的奥秘。\"

陈志明笑容不变:\"程先生,别急着拒绝。现代制药需要传统智慧的启发,而传统医学也需要现代科技的加持。这是双赢。\"

\"爸,\"程明插话,\"陈博士说他们可以投资五千万美元...\"

我瞪了儿子一眼,转向陈志明:\"我们需要时间考虑。\"

\"当然。\"陈志明识趣地起身,\"这是我的联系方式,随时欢迎来电。\"临走前,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我腰间的铜铲,\"对了,听说您最近去了瑞士?霍恩海姆博士是我们公司的顾问。\"

这句话让我心头一紧。冯·霍恩海姆与诺华有关系?他邀请我们去瑞士,是否另有目的?

送走陈志明,我立刻联系了郑淮安。半小时后,他风风火火地赶到药膳馆,我把阁楼的发现和诺华的来访都告诉了他。

\"先看画!\"郑淮安迫不及待地展开画轴,仔细研究后惊叹不已,\"这绝对是重大发现!画中的异域人肯定是帕拉塞尔苏斯!嘉靖五年他确实在东方游历!\"

\"重点是'药境'。\"我指着画中漂浮的球体,\"师父的信说四器合一'可启药境',而这本《药境要略》称入药境者能'寿与天齐'。\"

郑淮安皱眉翻阅小册子:\"太玄乎了...不过铜铲的能量特性确实超出常规科学解释。\"他忽然抬头,\"等等,你说诺华的人知道我们去过瑞士?\"

\"不仅知道,还说冯·霍恩海姆是他们的顾问。\"

\"奇怪...\"郑淮安摸着下巴,\"在瑞士时,博士从未提及与制药公司的关系。\"

我们决定先搁置诺华的事,集中精力研究画作和册子。郑淮安认为地图上的湖泊可能是云南的泸沽湖或西藏的某个圣湖,我则觉得更像长白山天池。

\"无论如何,必须先确认地点。\"郑淮安拍板,\"我有个学生在国家地理研究所工作,可以请他帮忙比对。\"

正讨论着,程明慌慌张张跑进来:\"爸!郑教授!你们快看新闻!\"

他打开平板电脑,一则科技新闻标题赫然入目:《诺华制药宣布启动\"传统医疗器具现代化研究计划\",首期投资一亿美元》。

新闻配图中,陈志明站在演讲台上,背后ppt展示的正是我们发表在《自然》上的论文图表!

\"无耻!\"郑淮安气得拍桌,\"他们这是在误导公众,让人以为我们与诺华有合作!\"

我反而冷静下来:\"郑兄,这不正说明我们的研究有价值吗?他们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加快自己的步伐。\"

当晚,我们三人熬夜制定计划:郑淮安负责联系地理专家比对地图;程明负责整理所有实验数据,准备发表后续论文;我则继续研究师父的遗物,寻找更多线索。

夜深人静时,我独自在灯下再次审视那幅古画。画中四人神态祥和,器具摆放有序,唯独那个被称为\"药境\"的球体显得虚幻缥缈。师父和帕拉塞尔苏斯等人真的找到了某种长生秘境吗?如果存在,为何没有流传下来?

铜铲静静躺在桌上,在台灯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我鬼使神差地将铲尖轻轻点在画中的\"药境\"上,突然,铲子剧烈震动起来,发出清脆的嗡鸣!

我惊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更不可思议的是,铲子的震动似乎遵循某种规律——三短一长,停顿,然后重复,就像...某种密码?

我连忙记录下这个现象,准备明天告诉郑淮安。就在我停笔的瞬间,铜铲停止了震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