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边境迷云(1 / 4)

加入书签

日内瓦展览中心的安保室里,金属检测仪发出尖锐的警报声。我和程明、郑淮安以及三名安保人员围着那块老喇嘛留下的金属片,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辐射量在安全范围内,但明显高于环境本底值。\"安保主管擦着额头的汗,\"程教授,您确定这是一位喇嘛留下的?\"

\"千真万确。\"我注视着监控屏幕上的回放画面:老喇嘛身着绛红色僧袍,面容慈祥,将金属片放在捐赠台上后从容离去。整个过程中,任何安检设备都没有反应。

郑淮安凑近观察金属片:\"纹路与铜铲几乎一样,但颜色更接近铁灰色。你们看这些螺旋纹——\"

\"先别碰它。\"我拦住他伸出的手,\"联系瑞士联邦材料实验室,我们需要专业设备分析。\"

两小时后,三位全副防护的专家带着特制容器取走了金属片。临行前,其中一位低声问我:\"程教授,您知道这块金属可能的价值吗?\"

\"学术价值无法估量。\"我谨慎地回答。

\"不,我是说商业价值。\"他意味深长地说,\"全球至少有二十家科技公司愿意为此支付九位数。\"

回到酒店,我们立即召开视频会议,连线国内的赵院士和俄罗斯的伊万诺夫教授。当赵院士看到金属片的照片时,手中的茶杯差点打翻。

\"这...这不可能!\"他激动地放大图片,\"看这个同位素标记!与罗布泊样本的衰减曲线完全吻合!\"

\"什么意思?\"程明追问。

\"意味着这块金属与新疆发现的碎片同源,但...\"赵院士调出一组数据,\"它的'年龄'比铜铲和西伯利亚样本年轻至少五百年。\"

会议室一片哗然。如果检测无误,这意味着\"天铁\"的制造或使用一直延续到相对近代!

伊万诺夫突然插话:\"程,看新闻!中印边境刚刚发生山体滑坡!\"

程明迅速调出实时新闻:中印边境争议地区突发地质灾害,暴露出疑似古代建筑结构的石墙。印度媒体已经称之为\"可能是失落的藏医药文明遗迹\"。

\"就是帕拉塞尔苏斯笔记中提到的位置!\"郑淮安惊呼。

我们立刻意识到事态严重性——如果那里真是\"药师之城\"遗址,各方势力必将蜂拥而至。果然,新闻更新显示,印度、瑞士和俄罗斯的科考队已申请前往考察。

\"俄罗斯队是谁带队?\"我警觉地问伊万诺夫。

\"不是我。\"他脸色阴沉,\"是极地研究所的安德烈耶夫,他与'香巴拉生物科技'有合作。\"

我们立即联系国内相关部门,详细汇报了金属片和边境遗址的情况。三小时后收到回复:中国科考队已组建,由中科院考古所牵头,特邀我们团队作为医药史顾问参与。

\"但有个条件,\"对接的官员严肃地说,\"必须严格保密金属片的存在,特别是它与边境遗址的潜在关联。\"

回国前,我们见证了金属片的初步分析结果:其锎247含量是铜铲的三倍,且含有一种前所未见的稀土元素组合。最令人震惊的是,在特定频率的电磁场中,它能显着增强某些抗生素的活性!

\"这不就是古代版的靶向给药系统吗?\"瑞士的实验室主任惊叹,\"这块金属简直就是纳米技术的宏观体现!\"

带着加密数据回国后,我们立即投入边境考察的准备工作。程明负责整理帕拉塞尔苏斯笔记中的地理线索,郑淮安则联系西藏的次仁多吉,请教高原医药知识。

出发前夜,程明在药膳馆阁楼整理师父遗物时,发现一个尘封的木匣。里面是一封泛黄的信件,信封上写着\"吾徒程远亲启\",笔迹正是玄静法师的。

\"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