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3 / 4)
一点小误会就叛逃到大周,将旧主的资料文书都尽数写出,还提出许多毒计——他们背后说他是睚眦必报的小人!
竖子不足与谋!大周王朝不多时就会扫平蜀国南下唐国,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就算后来知道了李桓其实是想把公主嫁他,但一个旦夕之间就会亡国的驸马,又有什么意义呢?他徐承钧寒窗苦读多年,博得不就是一个家族兴旺公侯万代吗?
自己当初的选择没错!徐承钧坚信这一点。
突然外面有些颠簸,轿子停住了。掀开帘子看,是前面摊贩撞倒了彼此,正在道路中间争执不休。
这些贱民真是烦人!徐承钧有些烦躁的想要亮明官身让闲人退散,突然又想起关于刺客的警告,他打了个哆嗦,还是选择忍气吞声继续等。
李琰和赵重志埋伏在几十丈开外的屋顶转角处,两人都是黑衣蒙面一身劲装。
赵重志负责携带武器:他早就从从包裹中取出部件,迅速组装成一把骑射短弓,试了试手感递给李琰,“大约在一石左右。”
李琰对所用的箭矢并不满意——十支柳叶箭里只有三支是精钢制成。
大周自建国起就实行“禁弓弩”之策,对民间持有弓箭有严格限制,京城之地法度更严。
她引箭上弦,用箭尖和目标之间的手指宽度来估算距离和下坠,又倾听风速来辅助判断。
“轿子停下了。”
赵重志提醒道,李琰凝神正要射出——
一列前导仪仗突兀出现在长街的后端,身着轻甲的骑士马蹄轻动之下,直接来到了徐承钧的轿子附近。
“魏王殿下车驾将至,众人退避!”
魏王?
轿子里的徐承钧顿时心头一紧,不及思索就慌忙从轿中起身,对着自家轿夫轻喝道:“赶紧让到一边!”
他自己干脆也不乘轿子了,就站在道边垂手静候。
王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金色纹饰在阳光下流淌光芒。紧随其后的是两列手持长戟、腰佩环首刀的班直禁军,甲胄闪亮鲜明,步伐铿锵统一,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时值清晨,夏日明朗的阳光照在洛京城宽阔笔直的御街上,却驱不散那股无形而沉重的威压。
那辆巨大的、以沉金装饰四角、覆盖着苍青缯缎帷幕的王辇终于映入眼帘。
车厢四壁似乎雕刻着蟠龙云纹,车窗垂着薄纱,使人无法窥见车内魏王的真容,只留下一个模糊而尊贵的轮廓,更添几分神秘威严。
魏王的车驾来到徐承钧的轿子跟前,突然停下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