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三个‘野望’(1 / 2)

加入书签

“首先,感谢省委的信任,也感谢在座各位的支持。”张扬的声音透过音响传来,不高,却很清楚:“今天站在这里,我没带演讲稿。不是耍什么花样,是觉得嘉和的情况大家都清楚,没必要说空话、套话。”

台下有人轻轻笑了笑,紧绷的气氛松了些。

“我到嘉和七个月,干了三件事:推进国企改革,让华宇重工、东方电子重新开工;解决职工安置,让两千多下岗工人有了工作;拿出新区规划,确定了跨河大桥、学校、医院的建设方案。”张扬抬手比划了一下:“这些事不是我一个人干的,是在座各位、是嘉和老百姓一起帮着干的。”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后排:“李建国师傅今天也来了,华宇重工现在每月能生产五十台机床,比改革前翻了一倍。

上次去车间,李师傅说‘终于能按时给儿子交学费了’——这句话,比任何表彰都让我觉得值。”

台下的李建国红了脸。

“接下来,我想跟大家聊三个‘野望’。”张扬的语气沉了些:“第一个,是把新区建成‘民生样板’。

跨河大桥年底前开工,两年内通车,到时候从老城到河心岛只要十分钟;学校明年九月招生,48个班,优先接收拆迁户子女;医院的儿科诊室下个月就能装修完,200张床位,以后嘉和的孩子看病不用再跑省城。”

他抬手在空中画了个圈:“还有保障房,专门留给国企困难职工,单价比市场价低20%,明年年底就能入住。

这些项目,不是画饼,是我跟发改委、财政局反复核算过的,资金已经落实了80%。”

台下有人悄悄点头,有人在笔记本上记着“保障房20%优惠”。

周晓梅坐在台上,手里握着笔,笔尖在“学校招生”那几个字上轻轻划着——这些项目她之前也参与过,现在听张扬说出来,心里既有不甘,又有些期待。

“第二个野望,是让嘉和的旅游‘活’起来。”张扬的声音提了些:“沧澜河有芦苇荡,河心岛有古戏台,老城有明清一条街,这些都是宝贝。

我们计划把这些串起来,搞‘一日游’线路,再开发些文创产品——比如芦苇画、戏台脸谱,让老百姓能靠旅游挣钱。”

他看向台下的旅游局局长王立群:“王局长,下周咱们一起去河心岛调研,把古戏台的修缮方案定下来,争取明年五一就能对外开放。”

王立群赶紧点头,在笔记本上写了“下周调研河心岛”。

“第三个野望,是让干部队伍‘动’起来。”张扬的目光变得锐利:“这次公开选拔干部,就是要打破‘论资排辈’,谁有能力谁上。

土地局、城建局的空缺,优先选能啃硬骨头的;信访局、民政局,优先选能跟老百姓打交道的。”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了些:“但有一条,谁要是敢在选拔中搞小动作、走关系,纪委直接介入,该查就查,该撤就撤。

陈明远的案子摆在那,谁也别想再搞‘任人唯亲’那一套。”

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有人悄悄挺直了背,有人低头看自己的笔记本,不敢再乱瞟。

郑伟民坐在台上,嘴角微微上扬——这话,说到了他心里。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张扬的声音软了些:“嘉和现在难,财政赤字二十三个亿,涉案干部二十七人,不少老百姓还在盼着好日子。

但难不代表不能干,国企改革难,我们干成了;拆迁难,我们没发生一起群体事件。

接下来,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难的坎也能过去。”

他抬手看了眼表,刚好九点十五分:“我的话就这些,接下来是提问环节。

不管是项目推进中的问题,还是对市政府工作的建议,大家都可以说,不用有顾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