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什么?!骂了咱,还要咱给你钱?!【求月票】(3 / 5)

加入书签

   正方女孩毫不退让:“可你们成年人也没少犯错啊。去年市里那个烂尾的文化中心,花了三亿,谁批的?你们懂吗?”

    全班哄笑。老师笑着点头:“说得不错。但我们也要学会理性表达。愤怒不是力量,逻辑才是。”

    这时,后排一个男生举手:“老师,我有个想法??能不能让我们学生会每年提一个‘微预算提案’,金额不超过五十万,由市政府择优采纳实施?就算失败了,也是学习的过程。”

    两周后,这份建议以“ZS-GZ-20250503-001”编号正式录入广州市青少年参政数据库。市长批示:“试一试又何妨?总要有人迈出第一步。”

    三个月后,首个学生提案落地??在地铁站增设“考试季夜间自习角”,配备充电插座、免费热水和静音舱。高考前夕,无数学子在此挑灯夜读。有人拍下照片发到网上,配文:“原来我们的声音,真的能在城市的钢筋水泥里开出一朵花。”

    然而,并非所有声音都能顺利抵达终点。

    西北某县,一名乡镇干部悄悄关闭了刚启用的“民意雷达”小程序后台接口。他对下属说:“老百姓提意见越多,考核压力越大。反正上面只看满意度数字,咱们关掉源头,自然就没人投诉了。”

    可他不知道,这个操作已被省级监管平台标记为“异常行为”。三天后,省纪委派出暗访组突击检查,调取服务器日志、比对群众线下信访量与线上数据差异,最终查实人为屏蔽民意事实。该干部被免职通报,全县开展专项整治。

    事后,省委办公厅印发《防止民意过滤十条禁令》,明确列出“不得限流合理批评”“不得诱导好评冲抵差评”“不得设置隐形门槛阻碍表达”等红线。文件末尾写着一句话:“堵住一张嘴容易,堵住千千万万双眼睛难。”

    真正的转变,往往始于最细微之处。

    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候诊大厅里,一位年轻女医生正在接诊。患者是一位六十岁的农民工大叔,拿着CT片问:“大夫,我这肺上的阴影是不是癌?”

    医生看了看报告,如实回答:“目前不能排除恶性可能,需要进一步活检确认。”

    大叔脸色瞬间灰白,喃喃道:“完了……我家三个娃还在上学,要是真不行了,他们咋办……”

    女医生沉默片刻,轻轻说:“别慌,先确诊。而且,就算真是肿瘤,国家现在有大病救助通道,医保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5%,还有慈善基金兜底。您不是一个人扛。”

    她顺手打开平板,帮他填写了一份在线救助申请表,上传资料,点击提交。系统显示:“受理成功,预计七十二小时内完成初审。”

    大叔眼眶红了:“以前听说医院都是催缴费、赶病人,怎么现在……”

    女医生微笑:“因为我们也被要求‘不仅要治病,还要治心’。去年卫健委新规,医生问诊时间不得少于八分钟,必须解释清楚病情、治疗方案和费用构成。这不是负担,是责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