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借虏平寇(一)(1 / 2)

加入书签

文渊阁内,众阁老眼神热切的望着摆在桌子上的几张信纸,这上面写的哪是白纸黑字啊,简直就是大明中兴的希望啊!

据多尔衮在信中说道,大清帮着大明朝廷出兵出力,等剿灭大明境内的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股最大的流贼之后,还愿意主动退回关外,把打下来的土地拱手让给大明朝廷!

这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呢?这简直让这些大明的官员们做梦都要笑醒啊!

众人纷纷精神一振,畅想起大明美好的未来起来。

四人谈笑一番后,倪元璐似乎想起了什么,皱着眉头,开口有些担忧的说道:“元辅,前些时日,咱们不是在陛把咱们给骂了个狗血淋头,这次,陛下御驾亲征在外,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信中的建议,这改如何处理啊?”

倪元璐此话一出,文渊阁值房内的其余三名阁臣立马蔫了下来。

是啊!他们刚才只顾着高兴了,没想起就在前几个月,崇祯皇帝就明确拒绝的联虏平寇的想法,如今他老人家还会同意这个想法吗?

文渊阁值房内,气氛顿时变得有点沉闷。

内阁首辅史可法紧皱着眉头,在内心思索片刻,缓缓开口道:“倪阁老此言也有几分道理,不过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初陛下否决了我们的提议,但是如今又过了几个月,尤其是此次陛下御驾亲征,不仅带走了收缴上来的八十万石粮食,用作江北四镇的军粮,而且还挪用了户部收上来的税银二十万两,如此巨大的花费,才仅仅只打下来一个德州。”

“如今,我大明户部收上来的银子都已经入不敷出,众多官员的俸禄还欠着呢!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就算是我大明现在想要北伐,收复失地,分别击败李闯,张献忠等流贼,击败建奴八旗,没有海量金银物力的支援,无异于痴人说梦!”

看着文渊阁内几名阁老纷纷点头赞同,史可法精神一振,这位东林大佬继续侃侃而谈道:“仆近日看了两本我东林士人编写的书籍,一本是茅元仪编写的《平巢事迹考》,另一本是桐城姚康所撰写的《太白剑》一书。”

“仆读完后,心有所感,昔日大唐末期,黄巢之乱,席卷整个大唐疆域,当时的处境比起我大明而言,更是危急恶劣万分,而大唐国内,光靠有郭子仪,李光弼这样的智勇双全的将帅之才,还是独木难支,大唐还需要借用异族李克用的沙陀兵,招降起义军叛将朱温之流,方可有中兴之望。如今我大明所处境遇,与其大唐当年,何其像也!”

“后人评价大唐,说其‘天子九迁,国都六陷!’。说强如昔日万邦来朝的大唐,国都最后都沦陷了六次,纷纷传为笑谈。老夫认为,但此言着实差矣!大唐后期,国都能沦陷六次,那就说明前五次沦陷,后都被大唐收复。如今我大明神京,被流贼猝不及防的围困之下,仅仅沦陷了一次,此次若能借助着满清八旗的士卒,一举荡平困扰我大明数十年之久,蔓延近半数国土的流贼之祸,此可谓功在社稷,利在千秋,为国为民都是一件大好事情!想必陛下在这里,他也会同意与满清联合的!”

史可法一番话,有理有据,说的文渊阁一众阁老们纷纷点头,交口称赞。

“元辅高才,不愧是我大明的栋梁之才,有如此眼光,我大明中兴有望矣!”阁臣兼礼部左侍郎姜曰广率先开口称赞道。

与姜曰广同气连枝,且本就与史可法交好的阁臣兼户部左侍郎高弘图,立马紧跟其后,恭维史可法道:“元辅论据详实,博古通今,一番话说的仆如同拨开迷雾见光明!在下折服!”

最后,阁臣兼户部尚书的倪元璐也加入到锦上添花的吹捧环节,他冲着史可法拱手开口道:“元辅忠心为国,不愧大明柱石之才,此一举,不仅可为我大明省下数以亿计的军费银钱,还可使我大明不用出兵,就能光复北境万里河山,消弭流贼之祸!元辅日后必定万古流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