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关于父亲(1 / 2)

加入书签

姜灼自小对母亲就没有印象。

姜惇告诉姜灼,姜灼母亲在临盆生产时就不幸去世了。

“是我害死娘亲的吗?”

“不是,”

姜惇慈爱地抚摸着姜灼的顶,耐心地解释,“这世间各人有各人的命数,只要夭夭没有存了心思想害娘亲,那娘亲就不是夭夭害的。”

夭夭是姜灼的乳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姜灼生来体弱,几近不能活。

姜惇为其寻遍医药,最后在巫医的建议下,寻了白马寺中的一棵百年桃花树认母。

这便是姜灼名字的由来。

可是为什么自己不仅没有娘亲,还没有舅舅,没有姨娘,没有外祖母外祖父等一干母系亲族呢?

姜灼自小就是个好奇宝宝。

每每姜灼提问,姜惇都会回答

姜灼的外祖父家人丁稀少,姜灼的母亲也是外祖父和外祖母捧在掌心的独女。

姜惇是这样的说的。

“什莫叫也是?”

正在换牙的姜灼话都说不清,但依然刨根问底地追问,“还有谁也是被捧在掌心的独女嘛?”

“还有我们夭夭啊,”

姜惇双手举起小小的姜灼,笑着解释道,“夭夭也是为父捧在手心怕摔,含在嘴里怕化的独女啊。”

“可是乳母和丫鬟姐姐们都说,爹爹年轻,仕途大好,一定还会再娶妻的,夭夭还会有很多弟弟妹妹的。”

“不,爹爹不会再娶了,爹爹有夭夭一个女儿就够了。”

姜惇揉着还没自己大腿高的姜灼,承诺道。

姜灼撇撇嘴,并不开心。

外祖父家人丁稀少,那父亲本家呢?

每次年节往来,姜府可以上门拜访走动的亲眷都很少。

姜灼很孤独。

不过大约等姜灼长到九岁时,姜灼便明白了姜府亲眷少的缘由。

姜惇并不喜欢提携自家亲族子弟,有时遇到自家子弟晋升太快,甚至会打压一二。

父亲害怕别人说他任人唯亲。

“俗言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爹爹却是一人得道,火飞升。”

姜惇第三次升官时,姜灼正值开蒙背书之际,最喜欢咿咿呀呀地卖弄自己新学的成语。

“一家哭,总好过一路哭,”

姜惇轻捻胡须,“若是为我姜姓家族之利,为国为君遮蔽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是家门不幸。”

“但若家中族兄们是有真才实学的呢?”

姜灼依旧好奇追问,“那父亲不也是埋没了朝廷里难得的人才。”

“有才学的便不会走我这条路。”

姜惇笑了,“况且玉不琢不成器,人才是需要打磨的,越磨越亮,我姜惇愿意做他们的磨刀石。”

“那夭夭也要被磨吗?”

“夭夭不是玉,是桃花树生的小桃花妖,夭夭只需要陪在为父身边就行了。”

姜灼不明白,但依旧懵懂地点点头。

姜灼十岁时,府里来了媒人。

是吏部尚书的妹妹相中了父亲。

“……翰林院人才辈出,学士大人数次高迁已是本朝少有,但若想再进一步,恐怕还得借助族亲之力。”

姜灼和一众丫鬟闻言去偷听,结果你挤我我挤你的,把门挤开了。

当其冲的姜灼被压在最下面,因为害怕被骂,索性眼泪汪汪地先制人。

“爹——夭夭疼——”

姜惇叹了口气,把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姜灼扶了起来,拍拍身上沾染的尘土。

“这位就是姜大人的女儿吧,真是粉雕玉琢惹人喜爱,”

说媒的阿婆也蹲了下来,笑吟吟的,“魏家小姐温柔贤淑,很是喜欢小孩子,姜大人就算不为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