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33章 九零年代的日常生活(1 / 4)
腊月二十三,小年刚过,南州市政府一则重磅规划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东郊,尤其是万城小区所在的西坡村村民中,激起了滔天巨浪。
规划图上,那个醒目的红色圆圈,不偏不倚,正好将昔日被视为城市边缘的这片区域囊括其中——这里,将被建设成新的市政中心。
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万城的每个角落。
谁都知道,一个城市的行政中心在哪里,财富和机遇就会流向哪里。
商业、医疗、教育……所有的优质资源都将随之汇聚。
曾经的远郊荒地,眨眼间成了炙手可热的黄金宝地。
放假第一天,水淼裹着一身寒气回到家,就看到母亲罗红正盘腿坐在客厅地毯上,面前摊开着一摞摞的房本,她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计算器,嘴里念念有词,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红光。
“回来了?快来看!”
罗红抬头,眼角的皱纹都笑得舒展开,“今天在小区门口碰到赵经理了,他整个人都飘着了!
说咱们万城的房价这回真要上天了!
他估摸着,二期那些还没卖完的,房价后面加个零都有人抢着要!
我们当初买到的都了!”
罗红口中的赵经理就是赵宇,当初趁着二期开盘,他顶着家里人的不解,硬是跟着西坡村的村民一起贷款买了套房子。
如今规划一出,这套房子的价值直接翻着跟头往上涨,那点贷款瞬间变得微不足道,接下来就看这房价坐地飞升到什么地步了。
水淼脱掉外套,走过去,看着罗红兴奋的样子,也忍不住笑了:“妈,这下踏实了吧?现在身上的贷款压根就不用愁了。
以后这里就是实打实的市中心了。”
“不担心,我压根就没有担心过。”
罗红还嘴硬,又兴奋地将话题转回规划上,“我听说,省一院的新院区也定了这边,还有几所重点中小学也要过来。
你看周边那些还没动工的空地,以后怕是建住宅都不够抢,咱们万城的房子,只会越来越金贵。”
“嗯。”
水淼应了一声,这是必然的。
再过十来年,这种第一批的老小区,格局跟不上时代了,也要拆了建更高的楼。
那时候,家家户户能拿到的补偿,才是真正的天文数字。
不过,这只是水淼脑海里一闪而过的远景,眼下,整个西坡村的老邻居们,还沉浸在从五六环郊区老农一跃成为一环城里人的巨大喜悦和眩晕里,压根想不到这么远。
小区老年活动中心,此刻更是人声鼎沸,欢声笑语。
老人们聚在一起,泡着浓茶,嗓门一个比一个高,话题紧紧围绕着房价、拆迁和未来。
“这下好了,子孙后代都能享福喽!”
“老张头,你家有十五六套房子,赚大了啊!”
“同喜同喜,你家不也一样!”
在一片乐观的喧嚣中,老支书轻轻叹了口气:“就是有点可惜了……边上开出来那些菜地,以后种不成了。”
住上了楼房,他们也没忘本,几乎将边上那些无主的空地都给瓜分干净了,瓜果蔬菜能够自给自足,甚至吃不完的还要摘下来小三轮蹬出去摆摊卖。
现在通知都已经到他们这里了,过了年就要动工了,到时候都要铲掉了,他们更是不能种了。
坐在他对面的老李头拍了拍他的肩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老哥!
没办法的事。
就算地还在,除了咱们这些老骨头还惦记着,年轻一辈,谁还愿意弯腰撅腚地伺候土地?早就不会喽。”
“说的也是……”
老支书点点头,随即反应过来,瞪了老李头一眼,“嗯?你咋还掉起书袋来了?哪学来的西洋玩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