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破局之光,苍生之望(3 / 4)

加入书签

心中不忍,下马与百姓交谈,得知他们被金兵劫掠,家园尽毁。

她眼眶湿润,对赵翊道:“翊哥哥,咱们不仅要打退金兵,还要帮百姓重建家园。”赵翊点头:“正该如此,大宋的根基是百姓,护百姓安宁,乃吾辈职责。”

宋军停下脚步,帮百姓修缮房屋、耕种田地,分发粮食衣物。

百姓们感激涕零,纷纷加入抗金队伍,或为宋军带路,或照顾伤员。

军民一心,仿若钢铁长城,屹立在大宋疆土之上。

此后,宋军在赵翊与宗晴琳带领下,与金军多次交锋,有胜有败,却从未放弃。

他们用热血、智慧与深情,在烽火乱世中书写着守护家国、情暖苍生的壮丽篇章,矢志不渝地向着太平盛世进发,哪怕荆棘满途,也坚信曙光终会降临。

行军途中,有一晚,月色如水,洒在溪边。赵翊与宗晴琳忙里偷闲,坐在溪边巨石上。

溪水潺潺流淌,似在诉说着过往的艰辛与未来的期许。

宗晴琳靠在赵翊肩头,轻声哼唱着儿时的歌谣,赵翊静静聆听,偶尔相视一笑,此刻,战场上的硝烟、朝堂的纷争仿若远去,他们沉醉在这短暂的温馨之中,憧憬着未来携手看遍山河、百姓安居乐业的那一天。

然而,他们深知,短暂的宁静只是大战间隙的馈赠,前方等待他们的,仍是未知的挑战与艰险。

但只要心中有光,有对大宋的忠诚,有对彼此的眷恋,他们就有勇气直面一切,在这乱世中踏出一条希望之路,让大宋的旗帜再次飘扬在每一寸山河之上,让百姓重归安宁富足的生活。

其实只有赵翊清楚得很,金兵是只会越来越多,为啥?他可是穿越而来,上一年,也就是1125年的事儿都还历历在目呢。

那时候金兵也就是想先试探试探大宋,看看这庞然大物是不是个纸老虎,能不能打退他们。嘿,这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童贯带着几十万的部队,居然被几千被金兵打得溃败的辽军给收拾了,这宋军战斗力,简直菜得抠脚,就跟那软脚虾似的,金兵心里可不得琢磨琢磨嘛。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本该发生的事儿一件也没落下。

金军第一次分两路气势汹汹攻入大宋,东路那叫一个进展迅速,宋军完全就是一路溃败,跟雪崩似的。

百姓在后面哭爹喊娘,惨得哟,可宋军哪管这些,光顾着自己逃命了。

这东路军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把大宋的汴京,也就是东京开封,给围得跟铁桶似的。

宋徽宗吓得脸都白了,蔡京、童贯这几个平时作威作福的家伙,这会儿也麻了爪子,赶紧议和,割地赔款,啥屈辱的事儿都干得出来。

要不是东路元帅完颜宗翰惦记着回去夺权,这汴京说不定就直接被攻破,大宋可就提前玩儿完了。

只不过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次的东路元帅换人了,是不是他这个“蝴蝶”起的效应呢?不过第一次东攻让金兵尝到了甜头,看到宋军这么无能,大宋又富得流油,那贪婪的小火苗“噌”地一下就起来了,紧接着就有了第二次东攻。

这第二次,东路元帅换成了完颜宗望,好家伙,那是直接攻破了东京,制造了让华夏儿女蒙羞数百年的“靖康之耻”。

按理来说,东京城高墙巍峨,防御森严,金兵又没有特别厉害的攻城利器,咋就能23天就给攻破了呢?您瞧瞧西路军,刚到太原就吃了瘪,在那儿被宋军耗着,等东京都破了,他们还在宋军手里折腾呢。

要是宋军弹药粮草充足,估计他们还能坚守个天长地久。这说明啥?大宋可不缺忠臣良将,要是指挥得当,撑个两三年,等全国的救援军赶来,妥妥地能解围。

可老话讲得好:“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宋徽宗、宋钦宗这父子俩,再加一群奸臣,硬生生搞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