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苦中作乐,妙计突围(3 / 4)
笑着对大家说:“瞧瞧,咱们这一关又闯过来了,只要咱们齐心协力,没什么困难能打倒咱们!”赵翊也在一旁点头,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
这时,两个士兵在一旁打闹起来。
瘦猴儿似的张三捅了捅旁边五大三粗的李四,笑嘻嘻地说:“李四,你说咱夫人这脑子咋就这么好使呢?这金军都被耍得团团转,我看呐,他们回去得气得睡不着觉,哈哈!”李四拍了拍张三的脑袋,瓮声瓮气地说:“那可不,咱夫人那是巾帼不让须眉,比咱这些大老粗强多了。
不过,要我说,将军也厉害啊,带着咱冲锋陷阵,没他,咱这营地早没了。”张三点头如捣蒜:“对对对,咱将军和夫人那就是绝配,有他俩,咱大宋的军旗就倒不了!”
可他们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未来的路还长,说不定还有更多奇葩的困难等着他们。
但那又怎样呢?有这群可爱的将士、百姓,有彼此的陪伴,就算是一路荆棘,他们也能笑着走下去,让大宋的希望之光,在这乱世之中,永不熄灭。
日子一天天过去,宋军与百姓越发融为一体,营地也渐渐有了村镇的模样。士兵们闲暇时,还会跟着百姓学种地、织布,百姓们也跟着士兵学些防身的拳脚功夫。
有一回,军中举办了个“军民才艺大赛”,那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
士兵们表演武术,刀枪棍棒耍得虎虎生威,百姓们也不甘示弱,有唱歌的,那嗓音嘹亮得能冲破云霄,还有跳舞的,虽然动作质朴,却透着满满的欢乐。
宗晴琳也上台献艺,她弹奏了一曲古筝,悠扬的琴声如潺潺流水,让众人听得如痴如醉。
赵翊在台下看着,嘴角含笑,心想这要是在太平盛世,该多好啊,不过眼下,这份苦中作乐的温馨,也足以慰藉人心了。
但好景不长,随着天气渐冷,取暖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木材不够,棉衣棉被也稀缺,众人又开始犯愁。
这时,一个老兵站出来说:“将军,我以前在北方待过,知道有种法子能烧出一种‘土暖气’,用泥土和秸秆就能做,就是费点事儿。
”赵翊一听,大喜过望,赶忙让人照着做。
百姓们也纷纷把自家仅有的一点棉花、破布拿出来,拼凑着给士兵们做棉衣。
虽然这些棉衣补丁摞补丁,看起来寒碜,但穿在身上,却暖到了心里。
就在宋军努力解决取暖问题的时候,朝廷那边终于有了消息。
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原来朝中奸臣当道,他们不但不给宋军补给,还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说赵翊拥兵自重,意图谋反。
皇帝听信谗言,派了一个钦差大臣来“视察”,实则是想找把柄收拾赵翊。
这钦差大臣一路耀武扬威地来到营地,见了赵翊,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赵翊,你可知罪?你在此地拥兵自重,耗费钱粮,还不快快跟我回朝受审!”赵翊气得满脸通红,刚想辩解,宗晴琳一把拉住他,笑嘻嘻地对钦差说:“大人,您一路辛苦了。您瞧,我们在这儿为了大宋,拼死拼活,哪有什么谋反之心啊。
您要是不信,在这儿多住几日,查看我们的日常,就知道我们的忠心了。”
钦差大臣本不想答应,可看着宗晴琳如花似玉的脸蛋,心里一动,就留了下来。
这几日,宗晴琳故意安排士兵们在钦差面前表现得格外恭敬,还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他,每天陪着他四处查看营地情况。
钦差大臣渐渐发现,这宋军营地哪里像谋反的样子,分明是在艰苦环境下努力求生,守护大宋边疆。
他心里有些愧疚,可又碍于面子,不好直接改口。
宗晴琳看出他的心思,趁夜悄悄来到他房间,拿出一份详细的营地情况报告和士兵们的家书,含泪对他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