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重整山河待后(2 / 4)

加入书签

鸩止渴,只会让大宋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双方争论不休,徽宗在龙椅上眉头紧锁,左右摇摆,始终拿不定主意。

赵翊、岳飞、宋林得知朝堂上的纷争后,心急如焚。

他们联名上书,痛斥主和派的懦弱,恳请徽宗坚定抗金决心。

书中言辞恳切:“陛下,如今我大宋军民齐心,士气正盛,正可趁此良机,整军备战,收复失地。

若向金兵低头,祖宗基业将毁于一旦,百姓亦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望陛下三思!”这封上书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朝堂上引发轩然大波。主和派恼羞成怒,对三人展开猛烈攻击,指责他们拥兵自重,妄图违抗圣意。

就在朝堂纷争愈演愈烈之际,大宋边境又传来急报:金兵联合西夏,集结大军,再次南下,兵锋直指潭州。

徽宗大惊失色,慌乱之中,竟想再次禅位,逃避这如山的重压。关键时刻,李纲挺身而出,厉声劝谏:“陛下,此时国难当头,您若退位,军心民心必乱,大宋将不战自溃。

唯今之计,只有您亲率军民,抗击外敌,方可稳住大局!”徽宗在李纲的劝说下,勉强镇定下来,下令各地军队迅速驰援潭州。

赵翊等人得知金兵再次来犯,立刻整军备战。

岳飞率领岳家军作为先锋,率先出城迎敌。他们迎着凛冽的寒风,军旗猎猎作响,向着金兵的方向疾驰而去。

一路上,岳飞鼓舞士气:“兄弟们,今日之战,关乎大宋生死存亡,咱们要用手中的枪,杀出一条血路,让金兵知道我大宋将士的厉害!”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震云霄。

与此同时,赵翊率新军在潭州城外设伏,准备给金兵来个出其不意。

宋林则在城内组织百姓,加固城防,备好滚木礌石、热油箭矢,妇女儿童们也纷纷行动起来,为守城贡献自己的力量。

金兵的先锋部队率先抵达潭州城外,与岳飞的岳家军遭遇。

金兵依仗人多势众,挥舞着长刀,嗷嗷叫着冲了上来。

岳家军毫不畏惧,列阵以待,待金兵靠近,岳飞一声令下,强弩齐发,金兵顿时倒下一片。

紧接着,岳家军如猛虎下山,冲入敌阵,长枪挥舞,杀得金兵人仰马翻。

完颜宗望见先锋受挫,恼羞成怒,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压上。

他看着战场上混乱的局面,嘴角泛起一抹冷笑,心中暗道:“今日便是你们大宋的覆灭之时!”可他万万没想到,就在他全力进攻岳飞之际,赵翊的新军从侧翼杀出,如神兵天降。

新军将士们怀着满腔热血,不顾生死,直扑金兵侧翼。他们虽然战术略显稚嫩,但凭借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竟将金兵的阵型冲得大乱。

城内的宋军见时机已到,在宋林的指挥下,打开城门,呐喊着冲向金兵。

一时间,宋军内外夹击,杀声震天。金兵腹背受敌,渐渐不支,开始慌乱败退。

完颜宗望见大势已去,气得哇哇大叫,却又无力回天。

他在亲兵的护卫下,狼狈逃窜。宋军乘胜追击,缴获了大量的粮草辎重、兵器马匹,士气大振。

这场大战之后,潭州城再次迎来短暂的安宁。

但赵翊等人深知,战争的阴霾并未彻底消散,大宋的未来依旧充满变数。

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城中,一方面安抚百姓,救治伤员;另一方面,总结经验,筹备下一次战斗。

徽宗听闻潭州大捷,喜出望外,对赵翊等人的赏赐再次加码。

然而,赵翊等人却无心领赏,他们带着胜利的战果,再次走进朝堂,向徽宗进谏:“陛下,如今虽两胜金兵,但我大宋积弊已久,若不彻底改革,实难长治久安。

恳请陛下痛下决心,清除朝堂奸佞,革新军政,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