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平反,都可以平反(3 / 4)
bsp; 比这个更典型的则是一度担任曹操麾下“萧何”角色,且绝对功勋卓著的尚书令荀彧。
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性情偏激、执拗。
但这绝不是他们遭到杀害的根本原因。
立场上的区别才是。
因为一旦心存保存汉室之念,哪怕仅仅是形式上的保存,都必然与曹魏及其支持者存在根本利益冲突。
所以。
名士边让被兖州牧曹操杀害了。
名士孔融被丞相曹操杀害了。
名士崔琰被魏公曹操杀害了。
而当魏公曹操准备称王加九锡,出警入跸的时候。
就连曾经的老战友荀彧,也被逼得自尽。
这些人未必都真心向着汉室。
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公认的,被曹操迫害而死的。
而且在相当一部分人心中,他们生前都在维护汉室正统。
为这些“汉室忠良”平反,名正言顺。
而又因为这些人本就是当世的大儒,名士。
门生故吏遍天下。
而按照这个年代的潜规则,故旧关系,是直接与仕途绑定的。
所以这些人外延的人际关系网,都是有为其师长正名的动力。
这就是人脉基础。
在此基础上,但凡在这次大平反中,被官府认证是心向汉室之士。
哪怕其“被迫”为当了魏官,今后都可既往不咎。
其门人、弟子,今后归正季汉再出仕,皆有优待。
这就是麋威跟刘备、关羽商议之后,最终的“让利”。
主打的就是使劲挖曹魏的墙角。
实际上,麋威最初打算平反的绝不仅仅是这几个大人物。
他当时甚至打算将整场魏讽之乱涉及的大小官员,全都给“正名”一遍,全都给他们喊冤。
而且麋威这么做,是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的:
他老师的老师,荆州大儒宋忠宋仲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