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但念王业未定(3 / 5)
的耕作、游牧经验而作出的笼统推断。
若汉魏双方内部出了什么大的问题,战争很可能会提前结束。
或者无限期延长。
一切都未可知。
但正所谓西方不亮东方亮。
就在关中方向的战事暂时遇到阻碍的时候,关羽分兵突袭广成关却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
这次关羽采用了某人先前类似的策略,正面打出自己旗帜迷惑魏军。
实则亲自统领别部北上叩关。
其后在孙狼等人配合之下,内外夹击,不但一战攻下此关,更在亮出旗号之后,当场收降了守城的魏将。
某人想到自己早前碰了一鼻子灰的经历。
只能感叹你二爷还是你二爷。
而随着关羽在宛洛通道上打开了一个切实的缺口。
被大山阻隔的洛中魏军动向,终于彻底清晰无误。
但说实话,这非但没有让军情变得更清晰。
反而越发令人困惑。
原来魏军早就作好了广成关失守的准备。
在广成背后,一路到伊阙、太谷二关的大片区域,已经提前坚壁清野。
比如孙狼故乡所在的陆浑,已经空无人烟,恍如山中鬼蜮。
这也是孙狼得以顺利南下配合关羽夹击的原因。
与之相对应,作为洛阳南边最后两处门户所在的伊阙和太谷二关,则集中了至少五万规模的中军精锐。
曹魏太尉钟繇,司空王朗更是亲临伊阙督军。
可见魏军是有死守此地的决心的。
这事本身不足为奇。
毕竟洛阳就是曹魏的心脏所在,八关则是保护心脏的肋骨。
关羽已经剑指肋前,魏军当然要拼死来抵挡。
可问题在于,早知如此,为何不先把重兵集中于更南边的广成关呢?
从防守难易程度来计算,守一座关不比两座更轻松?
须知广成一失,关羽便可自由进入河南尹腹地,把伏牛、熊耳两座大山彻底甩在身后。
余下的伊阙和太谷虽算作雄关,却已经无法彻底阻挡汉军自河南腹地扩散开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