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专家会诊》(2 / 3)

加入书签

让大家对目前的情况有更直观的了解。”

    话音刚落,邹东旭与陈苗苗在白垩纪拍摄的《白垩纪写真》全息影片便开始在投影中播放。

    伴随着影片画面的展开,一段苍凉悠远的龙山古歌随之响起,歌声古朴而深情:“悠悠兮大地,在眸之际;赐我衣食兮孕育……茫茫兮苍宇,在天之际;赐我神力兮飞去……”

    全息投影中,蔚蓝的天空如一块纯净的蓝宝石,下方青山叠翠,连绵起伏,清澈的河水蜿蜒流淌,岸边成片的桫椤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仿佛一幅鲜活的远古画卷。

    几名身着兽皮的龙山人身形矫健,正挥舞着手中的木杆,驱赶着成群的原角龙在碧绿的草原上放牧,阳光洒在恐龙厚实的背上,画面充满了原始而蓬勃的生机。

    林一洲指着投影中的原角龙群,声音庄重而诚恳:“今天到场的,不仅有中国科学界的各位同仁,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十位顶尖科学家与新闻工作者。我们跨越国界、齐聚于此,不为别的,只为眼前这位从远古走来的‘老朋友’,生活在白垩纪的恐龙。”

    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在全息投影上,仔细观察着这群远古巨兽的模样:与其他体型庞大的恐龙相比,原角龙的体型不算巨大,体长约2米左右,虽身形略显肥胖,四肢却粗壮得如同四根短小的石柱,稳稳地支撑着身体,透着一股“任你如何推拉,我自岿然不动”的憨劲。

    它们顶着一颗与身体比例略显失调的硕大脑袋,脑袋后方的扇形骨质颈盾格外醒目,几乎遮盖了它们粗壮有力的颈部以及部分肩部,高耸的鼻子酷似现代的犀牛,嘴巴则是坚硬的鹦鹉嘴形状,格外显眼,偶尔发出的叫声悠长而洪亮,如同驴鸣一般,在广阔的草原上久久回荡。

    “想必各位在会前,都已经看过我们提前分发的相关材料了。”林一洲举起手中的一份文件,语气逐渐变得凝重,“目前白垩纪的恐龙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亟待我们的救助。尽管我们已经掌握了成熟的时空穿越技术,能够派遣人员赶赴白垩纪前线,但在正式派遣医疗队出发前,我们认为,先开展一场白垩纪与二十一世纪的跨时空对话,让前线科考队与后方专家团队充分交流信息,是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的。”

    话音刚落,全息投影的画面便随之切换。

    只见几只身形矫健的似鸵龙背上骑着龙山人,飞速掠过悠闲觅食的原角龙群,它们身后还跟着几头体型更为庞大的绘龙,绘龙背上驮着大型的木制板车,正慢悠悠地跟在队伍后方。

    这些看似充满蛮荒力量的远古巨兽,在龙山人的驯化下,却变得格外温顺乖巧:有的像现代勤恳劳作的老黄牛般,默默承担着负重的任务;有的则似矫健的马儿般,载着龙山人在草原上奔驰,它们皆在一头体型稍大、看似领头的“龙头龙”带领下,缓缓地在草原上啃食着鲜嫩的牧草。

    英国科学家威尔逊·大卫率先站起身发言,他的语气中满是对中国时空科考技术的赞许:“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参与此次重要的会议,我由衷钦佩中国科学家在时空科考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成就。根据我们英国科研团队的研究发现,中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