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焚档的人,最怕火(3 / 4)

加入书签

p;  宋昭蹲下身,发现那片凝固的水泥封面上,不知何时被人用利器刻下了一道崭新的痕迹。

    痕迹很浅,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他用手指拂去上面的泥水,那是一串短促而有规律的刻痕——是摩斯码。

    他拿出手机,迅速译出那段代码,屏幕上只显示出两个字:“听见了”。

    宋昭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取出那支一直带在身边的录音笔,按下了播放键。

    那段从警徽模型中提取的、循环往复的语音在风雨中响起:“宋某,到岗。”

    沙哑的电子音混在风声雨声里,显得格外诡异和悲凉。

    一旁沉默了许久的老张,身体忽然剧烈地颤抖起来。

    他一把从宋昭手里夺过录音笔,像是握着一枚滚烫的烙铁,对着波涛汹涌的江面,用尽全身力气嘶吼出声:“到——!”

    那一声“到”,嘶哑、破裂,却穿透了层层雨幕,像一声迟到了太久的应答,在空旷的江岸上久久回荡。

    不远处,伪装成工程监理的小林,悄悄启动了衣领上的隐藏摄像头,将这一刻完整地记录了下来。

    与此同时,城市上空,苏晚远程接入了城市广播系统。

    在午间新闻播报的间隙,一段没有任何预警的音频被强行插入进来。

    那不是音乐,也不是广告,而是一段由七种不同频率的警笛声交织而成的特殊曲调。

    它没有解说,没有字幕,只是安静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响起了六十八秒。

    那是对七名牺牲者的无声致敬,也是一次对整个城市记忆的唤醒。

    下午两点十八分,省高院特别调查庭筹备办公室。

    林疏月将整合好的全部证据包放在了庭长面前厚重的办公桌上。

    里面包括“铁盒”里的原始数据、苏晚截获的上传日志、魏承渊和相关人员的关联证据,以及唐雨柔那份足以颠覆一切的医学报告。

    庭长翻阅了很久,办公室里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最后,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盯着林疏月:“这些证据,足以让几个人把牢底坐穿。但如果只是这样,用不着成立特别调查庭。告诉我,林队长,你到底要追究谁?”

    “追究制度本身。”林疏月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追究那些让‘应急小组’能够顺理成章成为替罪羊的决策机制,追究那些用‘整体稳定’的名义掩盖个体真相的沉默链条。”她从文件夹里抽出最后一份文件,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