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魔都研究院的集结号(2 / 3)
>请大家务必精诚合作,全力以赴!”
他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点明了陈羽墨的核心地位,也定下了会议的基调——高效、务实、解决问题。
田政委也沉声道:“国家最高层已授权,此计划为最高优先级!
所需一切资源,全力保障!
望诸位戮力同心,为国铸剑!”
两位老帅的表态,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巨石,让在座的专家们神色更加肃然,也暂时压下了心中的诸多疑虑。
国家背书,最高优先级!
这分量太重了!
陈羽墨没有丝毫停顿,立刻打开了会议室前方的投影设备。
光芒亮起,一份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的演示文稿出现在空中——正是《盘古计划(一期)——基础工业跃升筹备纲要》的核心框架和第一阶段攻坚路线图。
他没有客套,直接切入主题,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充满了力量感和不容置疑的技术自信:
“感谢长信任,感谢各位前辈莅临。
盘古计划的核心目标,是在一年内,于三大基础领域——精度、材料、工艺——实现理论突破并完成实验室级原理验证,为后续的工业跃升奠定不可动摇的基石!”
“我们面临的是系统性难题,环环相扣。”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钱老身上,“精度基石,是眼睛和手。
005μ定位精度、002μ重复定位精度的机床母机,是精密制造的皇冠。
钱老,精密主轴轴承的纳米级滚道加工与低振动抑制、亚纳米级光栅尺反馈系统,是这套‘眼睛’和‘手’的神经中枢。
我们现有的理论模型,在极端工况下的热变形耦合效应和误差传递链上,存在致命缺陷。
这是我们必须攻克的第一个山头!”
他说话间,投影上精准地列出了轴承动力学和光栅尺反馈的关键瓶颈问题,直指核心。
钱伯钧眼中精光一闪,陈羽墨没有提任何具体方案,但这份对问题本质一针见血的洞察力,让他收起了部分轻视,身体微微前倾,专注地看向投影上的数据和问题描述。
陈羽墨的目光转向周文渊院士和张博文:“材料基石,是根基。
高纯度特种材料,是后续一切精密工艺的载体。
周老,低温区域熔炼的分凝系数控制、无污染晶体生长环境的稳定性,是实验室突破的关键。
但工业化的核心,”
他看向张博文,语气带着一种平等的尊重,“在于量产工艺的‘魔鬼细节’——原子级表面钝化的均匀性和可重复性、ppb级痕量杂质的在线监测与实时剔除。
这需要将实验室的完美构想,转化为钢铁洪流中的精准控制。
张工,您对量产工艺中那些‘不讲道理’的难题的解决经验,至关重要。”
周老微微颔,对陈羽墨清晰的问题分层表示认同。
而张博文则挑了挑眉,嘴角那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似乎深了一点,眼中兴趣更浓——这个年轻人,似乎不像那些只懂理论的学院派,有点意思。
接着,陈羽墨的目光投向赵启明院士和李文斌教授:“工艺基石,是锋刃。
纳米级表面终极处理、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加工,是制造极限的体现。
赵老,极端环境下的材料相变抑制、多场强耦合的稳态控制,是您的专长领域。
李教授,纳米级能量束的精确控制与原位无损监测反馈,是原子级雕刻的眼睛和刻刀,需要光学、微电子、精密机械的深度交叉融合。
这需要您牵头组建一支能打硬仗的跨学科尖刀连!”
赵启明表情严肃,但眼神中流露出对挑战的认可。
李文斌则推了推眼镜,快在面前的平板电脑上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