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打破常规(1 / 7)

加入书签

    在拍摄完《自然的馈赠》这一集的素材后,曹阳跟另外五个拍摄小组,每个小组一个主题,奔赴天南地北进行素材的拍摄。

    也就是说,曹阳还要再拍摄一个主题。

    他留给自己的主题是《时间的味道》,以腌腊、风干、烟熏等传统保存技艺为线索,强调时间对食物的塑造,揭示了华夏人对时间矛盾而深刻的认知。

    这种一集里包括几个不同地域美食的纪录片,拍摄起来是非常耗费精力和时间的。

    因为你要提前联系好要拍摄的人,要让他们配合拍摄,要让他们专门空出时间一遍一遍的配合每个细节……

    正因为拍摄的复杂性,对方有时候不一定能真正的尽全力配合,他们很可能会敷衍,尤其是华夏的传统,对于吃饭的技艺都有留一手的习惯。

    所以拍摄起来那就更耗费时间和精力了。

    不要觉得看到的很流畅的成片,是真正的食物制作过程和对于食物制作的记录。

    其实哪怕是纪录片,也都是一遍遍的重复制作过程,一遍遍的拍摄各种细节,最后剪辑成流畅的成片的。

    幸好曹阳的每个团队都会有当地的官方出面,这能减少非常多的敌意以及其他不必要的小心思。

    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些劳动者老说,曹阳还有开出不菲的“劳务费”,这才是这些食物制作手艺人配合的动力源泉。

    有了官方以及“动力源泉”,才是曹阳以及各个小组能顺利快速拍摄的原因。

    曹阳在拍摄完《时间的味道》后,回到了京城。

    他的小组是第一个拍摄完的,加上拍摄《自然的馈赠》用去的时间,已经过去差不多五十天了。

    另外几个小组每天都会给曹阳汇报进度,小问题肯定是遇到不少的,尤其是拍摄中,有很多都算是偏远地带的美食制作。

    在这个年代,国家经济才刚开始腾飞,有些偏远地带可能暂时还没照顾到,因此偏远地带代表着民风淳朴,同时也代表着乡间团结以及民风彪悍。

    所幸,地方配合,再加上“动力源泉”足够,小麻烦可能会遇到,但大麻烦就几乎不存在了。

    除了曹阳外,进度最快的是宁昊,他负责的是《五味的调和》,探讨酸甜苦辣咸的哲学,在曹阳回京两天后,他就拍完回到了京城。

    跟曹阳预料中一样,拍摄进度最慢的是刚加入的张奇。

    他在给曹阳的汇报中说,大概还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拍摄完需要的素材。

    这也在情理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