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3章 张应昌授课下(3 / 3)
将领麾下校尉士卒,是故国初之时军队上下一心内外一体,使之犹如挥舞臂膀一般调度灵活。”
“如此一来我大明开国之初才能建此千古未有之战功!”
说到这里,张营昌拿着戒尺指向了那“标兵营”
一排名词。
“可这大明朝廷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居然因噎废食,学起了那羸弱不堪的宋朝,搞什么以文制武的狗屁制度!”
“以兵备道侵夺地方卫所对卫军的管理权与地方协守副总兵的指挥权,这副将名为一协之主将,实则不过是兵备道的副手罢了。”
“朝廷再又设巡抚侵夺各省都指挥使司与一镇总兵官之权,使总兵官有名无实只能领这标营数千兵马。”
“再又于各镇之上置文官总督统领各镇,侵占了原本属于五军都督府的征伐之权。”
“如此一来掌握兵权的文官不懂军事,而懂军事的武将又不掌权,而武将又常常为这些打了败仗的文官背锅!”
以至于出现这种有权无能,无权有责的局面,至此我朝兵政大坏!”
大伙们听完张应昌讲的这堂课也是受益匪浅,简单的理清楚了明朝两百年来军事制度的变化。
张应昌今天所讲的东西虽然都是过去式了,但是却很有借鉴价值,毕竟这些明军踩过的雷,义军肯定是不能再接着犯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