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oo章 勇卫四营南下剿贼(2 / 3)
队除了左良玉也就他们这几个,可以说整个中原战场就靠他们几个还有左良玉给支撑着。
本来这朝廷是想把这几支关辽军给打回中原继续剿贼的,但这几支部队的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因为思念家乡都不愿意回去剿贼,哪怕是在关宁锦前线跟鞑子拼命也不愿意去中原,就连卢老爷来亲自劝他们他们也没用。
这在崇祯八年的时候,川兵邓杞部因为营中长期在外作战没有回家导致兵卒心生怨恨,最终引了房县兵变烧死总兵邓杞。
朝廷吸取了崇祯八年的教训,见这三路关辽军不愿意回中原剿贼那也就算了,免得到时候激起兵变便宜了贼寇。
这关辽军不愿意南下剿贼,那他们的岗位还是得要填补的,可放眼当下的大明朝已经没有多少多余的兵力可以调往中原地区。
西边的陕西三边那不用说,虽然高闯贼被诛,但李闯贼现在闹腾的比高闯贼还要厉害,所以这陕西三边是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抽调前往中原。
卢老爷新上任的宣大各镇那就更不用说,鞑子今年就是从宣镇破的关,再从宣大调兵南下,那这宣大就成了鞑子的厕所想上就上。
至于蓟辽各镇抽调的的兵力已经够多了,现在宁夏的辽军祖大弼部、南阳的左良玉部是从昌平镇调的,滁州的关兵阎雄部等等很多现在内地的边军都是蓟辽各镇抽调的。
所以这蓟辽各镇已经抽不动了,再抽兵南下的话,那这蓟辅的东北大门就成了鞑子的第二个想来就来的厕所。
这蓟辽、宣大、陕西都抽不了兵,朝廷自然也就只能把主意打在京营上面。
其实这京营也有一支部队在关内,那就是驻守泗州祖陵的倪宠部,这倪宠部从从崇祯五年调往山西剿贼一直到现在都在关内打仗。
这京营少爷兵的战斗力拉胯的连一般的小毛贼都剿不动,朝廷派遣的京营部队自然不会是这种少爷兵。
而是崇祯三年鞑子入寇之后,朱由检耗费无数钱粮和心血打造的一支由他这个皇帝直接掌握的精锐部队,勇卫四营。
后世不了解历史的人总是批评崇祯皇帝为什么不组建一支直属部队,其实朱由检搞了的,而且还搞的有声有色非常的不错。
这勇卫四营每营额兵三千人总共一万两千人没有空饷,都是从蓟辽各镇营兵中挑选的弓马娴熟能征善战的好兵,没有用京营的那帮马不能骑弓不能开的少爷兵。
营中军官那也不是京营京卫的那帮只会贪污腐败的蠹虫,大部分都是蓟辽各镇中选拔的没有背景从基层一刀一枪披上来的优秀军官。
这些军官那都是朱由检亲自挑选并亲自接见任命,那对朱由检的个人忠诚度是没有话说,都愿意去为皇帝卖命的那种。
就比如那周遇吉,在大明朝都已经到那份上了,山陕官军望风而降的背景之下,这周遇吉依旧为朱由检尽忠。
可见朱由检亏待了很多人,但绝对没有亏待勇卫四营的将士,要不然他们不会对朱由检如此的忠诚。
这勇卫四营不仅官兵的待遇好,武器装备那也是没得说,四营官兵没有纯步兵全部都是马军,骡马化程度比流寇都要高。
各营除了马步军之外还设有成建制的骑兵部队和火器部队,基本上是按照戚爷爷留下的兵书组织操练的。
兵部经过研究决定并报皇帝朱由检同意,于崇祯九年的十一月,正式调勇卫营南下剿贼。
以太监刘元斌为提督并领一营兵马,太监卢九德为监军,黄德功、周遇吉、孙元良为副将加援剿总兵头衔各领一营兵马。
其实朱由检是非常不愿意把这支部队调往南方剿贼的,因为这朱由检对文臣武将极度不信任,也只有这他一手组建的勇卫营在身边才能让他有点安全感。
但目前的形势已经是无兵可调,所以朱由检也只能是忍痛割爱将他耗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