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o章 山中的矛盾上(1 / 3)

加入书签

太湖县,北中乡。

从这个乡镇的名字就可以看的出来,此地位于太湖县的北部区域。

这太湖县的县城虽然位于皖西南咽喉的安庆走廊平原,但这太湖县大概有三分之二的管辖区域位于这大别山中,此地便是太湖县最北端的一个乡镇,大概距离县城有个将近两百里的山路。

北中乡往北就是完全处于大别山区中的英山县,往东则是湖广黄冈府下辖的广济县,往东则是安庆府的潜山县管辖区域。

(注:明代广济县城是今天武穴市下辖的梅川镇,其辖区在今天大致被蕲春与武穴两县市分割。

这北中乡所在位置,东边有几座山峰群名为蔡家山,西边有一道绵延数里的山岭名为沈家岭,这两道峰岭的夹角之间便出现了一片地势平坦的山谷。

并且还有一条长江水系之一皖河的支流安乐溪从这片山谷中穿行而过,灌溉了这山谷中大量的良田,所以这片山谷才会出现了大量的百姓在此地聚集成为乡镇。

由于此地既有肥沃的良田又有大量的百姓在此地聚居,且此地又位于大别山深处,所以朝廷自然是不可能放任这片有产出的地带被其他势力所占据。

明初的时候,朝廷在这北中乡设置了一个巡检司,下辖有几十名兵丁,负责在此地征收赋税摊派徭役,以及防范镇压山中的土匪贼寇。

可这到了天启崇祯年间之后,这在山外活不下去的流民纷纷流窜进这大别山中寻找活路,所以这山中的土寇山贼势力一天比一天强大。

如此一来这官贼的矛盾和冲突自然而然也就要爆,那北中乡的巡检司下辖的兵丁在太平盛世对付一些小蟊贼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这天启崇祯年间的山贼数量和质量那就不是他们可以对付的,所以在这十几年间巡检司几次被山中的贼匪攻陷,好几任巡检都被贼寇打杀。

虽然太湖县几次组织官兵和乡勇进剿,但是这山中的土匪实在是太多,所以每次都是铩羽而归极其狼狈。

直到崇祯八年义军火烧凤阳之后,这安庆府县官员才意识到大别山深处已经不可控,所以便将这北中乡的巡检司内迁到大别山的外围边沿乡镇,将此地给暂时放弃。

不过也不是完全将这北中乡给放弃,这两年也曾有附近的山贼下山占据乡镇,但太湖官府现之后立刻便组织官兵乡勇进剿,将这些嚣张的土匪给撵到山里去。

所以这就造成了大别山中很多乡镇村落官府不能收税派役行驶统治权,而山中的贼寇也不能下山插旗立号将其据为己有。

不过明面上虽然山中的贼寇没有将此地给占据,但是实际上则是已经将其纳入了自己的地盘。

因为这官府在这里收不了赋税派不了徭役,但是山里的贼寇却能够派寨子中的喽啰下山到这乡镇以及村落里面收取保护费,甚至还有征村民上山干活以及到山寨做贼的。

不过相比于官府那沉重的赋税和繁杂的徭役,那山贼收的保护费和给山寨干的那些活简直不值一提,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山贼跟与官府抗衡的原因。

这王铁他们几个领着弟兄们这段时间在大别山中各县到处乱窜,在不久前收到总部的传令之后,王经纬便领着弟兄们来到这太湖县与英山县交界处的北中乡一带等候总部进一步的消息,准备随时出山去与总部会师。

这王经纬的铁营总管中军大帐便设置在原北中乡巡检司衙门,王经纬所领的中营以及辎重营、妇孺营也都驻扎在这北中乡。

周兵的左营、杨英的右营还有孔有德的后营分驻于北中乡附近的乡镇村落,由于此地处于三县交界处,所以这孔有德的后营在英山县境内、周兵的左营在广济县境内。

北中乡,巡检司衙门。

这巡检司衙门的规模不是很大,也就是一个两进的院落,前院厅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