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7章 石头咀镇(1 / 3)
英山县,石头咀镇。
这古代地名中带有一个“咀”
字,就表明这地方是一个靠近河边或者是大路边上的大面积突起高地。
这石头咀镇的西边就是长江支流蕲水(稀水)河的一条大型支流西河,后世因上游修建水库的原因导致这西河的水流量减少河道变窄仅百米左右,有的地方甚至不到五十米。
而在明代这个时候这西水河的河道两岸平均宽度在一百五十米以上,有的地方甚至有两百多米宽,而在石头咀镇这个地方则是这西河河道两岸最宽的一处河段。
也正因为如此这地方有一个货运和客运码头,这从庐州霍山县、河南商城县以及安庆潜山县那边过来的行商游人,都会选择在这石头咀镇的码头坐船前往英山县。
且这石头咀镇又是在英山县通往霍山县的官道上,大量东来西往行商游人都会在此地歇脚休息,附近的山民们也都在这里购买生活物品交易自家的山货,所以这也就造就了这处水陆津要之地的繁华。
这石头咀镇在过去驻有巡检司衙门,并且在镇子外面还修建了一圈带有一定防御功能的城郭,镇子还有烧炭、炒茶、织布等各自作坊,以及大型的商铺和交易市场。
但随着天启、崇祯年间山中盗匪蜂起战乱频繁,东来西往的行商游人处于安全考虑便也就没有冒险进山,所以这往日繁华的石头咀镇也变的衰败下去。
镇中的巡检司衙门被内迁到了孔家纺,镇子外面过去修建的城郭也被官府和土匪共同有意拆除,防止对方据城而守。
城中的那些作坊也都不是干不下去倒闭就是作坊主出于安全考虑迁到了县城,剩下的作坊那也是十不存一随时可能倒闭。
而那过去人来人往成交量惊人的商铺和交易市场现在也变的是萎靡不振,一年到头也没几单大生意只是惨淡经营勉强维持。
过去那些依靠镇子里的各种生意讨生活的老百姓,大多也因为经济衰退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这些百姓那不是迁往他处谋生,就是在本地改行做其他的买卖。
石头咀镇,原巡检司衙门。
由于这石头咀镇的在过去远一般集镇的繁华,所以这过去的巡检司衙门的规模也比一般的巡检司衙门大。
这石头咀镇原巡检司衙门是一个面阔五间的三进院落,大概占地面积有个三亩地左右,加上左右两边的厢房总共有将近三十间房子。
这衙门里面议事堂、会客厅、公房、仓库、兵舍、吏舍、牢房等等一应俱全,简直就是一个小一号的县衙门。
不过这石头咀镇的巡检司在过去也确实承担了相当一部分英山县衙的职责。
由于这崇祯七年石头咀镇巡检司内迁到孔家纺,所以这巡检司衙门也跟山中的很多巡检司衙门一样,都遭到了附近老百姓的“毒手”
。
这巡检司衙门内迁之时带不走的家具全部都被老百姓顺走,瓦片、房门、窗户、砖头、梁柱这些建材那就更不用说了,全部扒的是一干二净。
周兵领着左营的弟兄抵达这石头咀镇之时,四处寻找这巡检司的驻地做中军大帐,可找了一半天都没有找到。
最后还是一个老人领着左营的弟兄在镇子的北部区域,找到了一处长满杂草小动物在里面四处乱跑,没有房顶的夯土建筑群,指着这地方说是过去石头咀镇的巡检司。
左营的弟兄们见状那也是极为的感叹,心想这山里的老百姓看来不比他们山外的流寇差多少。
于是左营的工兵便将这巡检司衙门简单的清理了一番,在原来巡检司一进院五间厅房的基础上稍加修缮,作为左营的中军帐以及周兵的住处。
毕竟这地方日后是那前协右营的地盘,到时候自然有白旺、郝摇旗手下的弟兄过来修缮。
此时的时间是中午的十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