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灵气(2 / 2)
对‘迷信’的理解可能有些片面。
在我看来,‘迷’指的是‘糊涂’,而‘信’则是‘相信’。
所以,真正的迷信应该是那些在没有经过理性思考和判断的情况下,就盲目相信一些事物或观念的行为。”
唐哲顿了顿,继续说道:“比如说,有些人信奉‘一贯道’,他们生病了不去看医生,反而只吃香灰,认为这样可以治病。
这种行为显然是有害的,因为它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会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这就是典型的害人的迷信。”
说到这里,唐哲稍稍提高了声音,强调道:“但是,老百姓去庙里烧柱香、许个愿,这只是一种朴素的信仰,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平安的祈愿。
这与那些害人的迷信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一概而论啊。”
他凝视着两人那若有所思的面容,嘴角微微上扬,继续阐述道:“老百姓的信仰其实非常单纯质朴,无非就是希望家人平平安安、五谷丰登。
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将这种‘朝山’的需求转化为‘生态旅游’,那么不仅能够充分尊重他们的信仰,还能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展,这岂不是一举两得的美事吗?”
许中南的眼睛突然闪过一丝亮光,仿佛突然间领悟到了什么,他激动地说道:“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先借助现有的香客资源,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朝山,然后再逐步开生态旅游项目?”
唐哲用力地点了点头,语气中透露出些许兴奋:“对,就是这样!
但这还远远不够。”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梵净山本身就是一张极具吸引力的名片,但仅有山还不够,我们还需要赋予它更多的‘灵气’。”
“灵气?”
听到这个词,许中南和另一个人不约而同地愣了一下,显然对这个概念有些陌生。
唐哲看着远处高耸入云的金顶,在晨光中就像一尊高大的神像:“对,灵气,佛教有四大名山:五台山是文殊道场,普陀山是观音道场,峨眉山是普贤道场,九华山是地藏道场。
梵净山金顶上正好有两座庙,一座供如来,一座供弥勒,佛教里弥勒是‘未来佛’,象征着希望和新生,这不正好和我们讨论的‘梵净山未来展’契合吗?我们要是把梵净山打造成‘佛教第五名山——弥勒道场’,既有文化底蕴,又有信仰支撑,还怕吸引不来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