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第一封信(5)(1 / 6)
夏松萝是在怀疑真实性。
好歹是个被从小培训出来的职业杀手,一碗吃的就破防了,听上去,实在太没出息了。
有机会,她想去尝一尝,能把她惊艳到什么程度。
江航微微点头:“我知道是哪家。”
巴生距离他家,也就一小时的车程。
五岁移民以后,他爸爸认为,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最快的适应方式,就是适应当地的食物。
做好攻略以后,经常开车带着他们母子俩,从吉隆坡市区吃到周边。
在一众陌生的餐馆里,一起品尝叻沙、娘惹菜、鸡饭、煎蕊……
不仅是在适应环境,也是在陌生的地方,迅速建立属于一家人的记忆堡垒。
以至于十一岁以后,江航再也没有回过吉隆坡周边。
一次也没去给他们扫过墓。
他怕失控,会在墓园当场把自己捅死,把捅出去的十三刀,一刀一刀全都收回来。
但今天,江航听着这封信,再回想小时候,心头的温暖,已经多过了痛苦。
所以他能很轻易的,对夏松萝说:“等这件事了结,我带你去巴生玩。”
话锋又一转,“但是,以你现在这张挑剔的嘴,估计会失望。沈萝会开口说话,食物的吸引顶多只占五分。另外五分,可能来源于当时的氛围,这是一种情感饥饿。”
信里的原话,是这样写的。
——“我认识她的第二天,叔叔您做好了关于她的背调。
沈维序为她准备的身份,是一个可怜的孤女。
但真相是,她的人生,远比背调里惨烈得多。
十六岁之前,生活在训练营。
所谓的训练营,深藏在山地底下,没有信号,终年黑暗,只有石缝里漏下的一点阳光。
进出都是蒙眼,在封闭的车厢里运输,她根本不知道具体位置,我也没能找到。
但从她对生态的描述,我认为,这个训练营应该位于咱们东南亚的金三角区域。
是沈维序的一个重要据点。
那天,妈妈将那份虚构的背调转发给我,反复叮嘱,要我想清楚。
又通知我,她必须去花店找沈萝聊一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