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顾正臣的决心(一更)(2 / 3)
即便是将文职人员全都动员起来,手中能用的兵力最多也只有三千,三千军士,即便是锋利如刀,切开皮肉之后,能不能伤到其骨头,这也是一件事。</P>
朱棡言道:“先生若当真要去打,弟子愿代为下命令。”</P>
顾正臣微微摇头:“你不是这支水师的主将,哪怕代为下令,责任依旧是我的。我知道,这一次作战之后,陛下会雷霆大怒,将我的爵位削去,甚至可能砍了我的脑袋。但是——去日本国,一定要去!不仅要去,还要打出大明的国威,打到日本人畏怕!唯有如此,才能让这群人明白一个道理:下海当倭寇抢掠大明,后果将是他们不可承受的恐怖!”</P>
倭寇为什么出海,因为内部争斗!</P>
这个时候的日本,正处在南北朝对峙时期,室町幕府的时代刚刚开始,还没有实现一统。</P>
南北对峙之下,是内部战争。</P>
战争带来了不少日本人流离失所,武士没了依托,一听说前辈抢掠高丽有好处,那就去抢高丽,结果被高丽打了几次之后,消停多了。又听说去大明抢的东西更多,所以去大明的倭人不断出现。</P>
山东、浙江、福建、广州等地,哪里都有倭寇出现的文书。</P>
只不过倭寇的规模很小,通常是几十人,上百人。</P>
人少,抢一次可以休息很久,这也就意味着抢掠的频次不需要太高。</P>
从历史上来看,洪武时期的倭患在规模上、频次上、范围上,都比不上明中期的倭患。但在顾正臣看来,倭寇杀大明一个百姓,就应该百倍偿还!</P>
后世时,没机会灭了这群畜生。这人都在大明了,不弄他们,岂不是此生蒙羞?</P>
至于老朱那里,到时候再说吧。</P>
反正韩宜的图纸与文书也送去了金陵,以老朱的脾气,未必不会动怒,收拾收拾日本。毕竟大明的船去过金银岛,遛个弯去一趟日本国也耽误不了几天。</P>
大不了被老朱揍一顿,在吃上土豆炖牛肉之前,老朱还是不会砍死自己的……</P>
严格意义上来说,顾正臣做出这个决定,还是因为东莞的百姓惨死,被倭寇挑动了神经,并不是真正的谋定而后动,多少有些非理性在其中。</P>
但玉皇大帝也有办不成蟠桃会生气的时候,顾正臣只是凡夫俗子,纯粹理性,人很难做到。</P>
邓愈见顾正臣下定了决心,叹了口气:“你虽然是这支水师的主将,可若是我不劝阻,陛下追罪下来时,我也一样跑不掉。所以——”</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