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二十章 加入镇国公府(二更)(1 / 5)

加入书签

    七月十六日。

    镇国公府大门敞开,吕常言、林白帆二人站在门外等待着,目光时不时看向街道,当一辆辆马车的铃铛响起,叮当而来时,林白帆脸上带着灿烂的笑意,言道:“来了!”

    吕常言安排吕世国去通报。

    三辆马车停在了镇国公府门外,萧成、申屠敏、关胜宝从马车上跳了下来,将凳子取出,挑开帘子,家眷从里面走了出来。

    萧氏怀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女童,目光投向镇国公府的牌匾,目光中有些激动:“夫君总不让来,可这次镇国公下......

    ####外交风云:开辟新航路

    随着大明在内政上的逐步稳定,李文昭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他意识到,仅仅依靠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而海上航线则成为拓展国家影响力的另一条重要途径。于是,他决定派遣新的外交使团,深入探索尚未完全开发的南洋与西洋地区。

    为了确保此次航行的成功,李文昭命令郑和再次挂帅出征。这一次,船队不仅携带了大量精美的瓷器、丝绸和茶叶作为礼物,还配备了许多先进的航海仪器和技术人员。他们被赋予了一个特殊使命??寻找潜在的盟友,并与沿途各国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

    当船队抵达印度洋沿岸时,他们受到了当地统治者的热烈欢迎。通过展示大明的强大实力和友好姿态,郑和成功地与多个国家签订了互惠协议。这些协议不仅促进了商品交换,还为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例如,在斯里兰卡,大明工匠传授了当地人制瓷技术;而在非洲东海岸,则带回了许多珍稀动物标本和植物种子。

    然而,这次远航并非一帆风顺。途中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导致部分船只受损严重。面对危机,郑和迅速组织救援行动,同时利用天文观测确定方位,最终带领整个舰队安全返航。此番经历进一步巩固了他对海洋规律的理解,也为后续更大规模的探险积累了宝贵经验。

    回到京城后,郑和向李文昭详细汇报了所见所闻。他提到,某些遥远国度对火药武器表现出浓厚兴趣,这引发了李文昭对于军事科技输出的深思。他下令成立专门委员会,研究如何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分享科技成果,从而赢得更多国际支持。

    ####经济复苏:平衡发展之道

    尽管外部环境逐渐改善,但国内经济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江南地区,由于连年暴雨引发洪涝灾害,粮食减产问题尤为突出。为此,李文昭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包括紧急调拨北方库存粮草支援灾区,以及动员民间力量参与堤坝修缮工程。

    与此同时,他认识到单纯依赖农业难以实现全面繁荣,因此着手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在苏州、杭州等商业重镇,政府放宽了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手工业者开设店铺,并提供税收减免优惠政策。这一举措迅速激发了市场活力,许多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比如,一位名叫张三的年轻匠人发明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