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二十五章 国旗之议(一更)(1 / 6)
顾正臣的声音洪亮,文武官员都听了个清楚。
督察院右佥都御史邵质听闻之后,原本紧绷着的脸随着嘴角微动,顿时放松下来。大明旗的事与督察院没多大关系,都是礼部在主导,再说了,朝议大明旗的时候邵质还不是督察院的人,也没资格站在奉天殿……
不少人将目光投向礼部官员,尚书李叔正、任昂脸色铁青,侍郎栗恕也低下了头。
冲礼部来的,那今日事难善了啊。
尤其是顾正臣带的笏板多,这他娘的序班也不来管一管,没看他这样插在......
###经济振兴:商业与工业的腾飞
随着内政改革逐步深入,李承乾将目光转向了经济领域。他深知,一个强大的国家离不开繁荣的经济体系。因此,在巩固农业基础的同时,他也开始大力推动商业和工业的发展。
####商业革新:打造大明商道
为了促进全国范围内的商品流通,李承乾命令修建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明商道”。这条商道连接了主要城市与边远地区,沿途设有驿站、仓库以及专门负责维护道路安全的巡逻队伍。通过降低关税、简化通关手续等措施,商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跨区域贸易。
同时,他还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场建设。例如,在江南水乡一带,许多富商集资修建了大型码头和货栈,为船只停泊和货物装卸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基础设施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还吸引了更多外来投资者进入大明市场。
此外,李承乾还特别注重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他批准设立多家官办银行,并允许私人开设钱庄。这些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存款及汇兑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同时也为普通百姓创造了储蓄理财的机会。
####工业崛起: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结合
在工业方面,李承乾积极推动手工业向规模化、机械化方向转型。他派遣技术人员前往欧洲学习先进制造工艺,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加以改进。例如,在纺织行业中,引进了改良后的纺纱机和织布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过去需要数十人手工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几台机器便可轻松实现。
与此同时,他还扶持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这些人利用新技术开发出各种新产品,如轻便耐用的金属器皿、色彩鲜艳的陶瓷制品等。这些商品因其高品质而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进一步扩大了大明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李承乾非常重视环保理念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他要求所有工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排放,并对违规者处以重罚。这种前瞻性的政策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使企业不断优化生产工艺,从而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军事改革:锻造无敌之师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