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七十九章 安置移民(二更)(2 / 5)
通过对尸体的初步检查,仵作发现其体内含有微量毒药成分。这显然不是普通的意外死亡,而是有人蓄意为之。
为了查明真相,赵弘命令手下彻查所有与死者相关的线索,同时加强考场周围的警戒。他还特意安排了几名便衣混入考生之中,密切关注是否有异常举动。
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关键证人??一位名叫王成的年轻书生。据他回忆,事发当天,他曾看到两名形迹可疑的人接近过那位监考官,并与其交谈片刻后匆匆离去。
根据这一线索,赵弘很快锁定了目标人物??正是几位权贵子弟中的一个。面对质问,对方起初矢口否认,但在确凿证据面前不得不低头认罪。
原来,这些人早已买通了部分考官,准备在阅卷环节动手脚。而那位不幸身亡的监考官,则是因为拒绝配合他们的要求,最终惨遭毒手。
案件水落石出后,赵弘立即将此事上报皇帝,并请求严惩涉案人员。皇帝李清听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革除所有涉案官员的职务,并将其交由刑部审理。
此举无疑给了权贵阶层当头一棒,也让广大寒门学子看到了希望。一时间,朝野上下纷纷称赞赵弘的果断与智慧。
####一百八十五、教育新篇章
就在赵弘全力应对科举风波的同时,赵婉也在不断探索如何进一步提升学堂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随着基金会的资金逐渐充裕,赵婉决定扩建学校规模,增设更多学科课程,如医学、农学等实用知识,以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此外,她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他们提出新想法并付诸实践。
一天傍晚,赵婉正在批改作业时,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走到她身边,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想发明一种可以自动灌溉农田的装置,这样农民伯伯就不用每天辛苦挑水了。”
赵婉看着眼前稚嫩的脸庞,心中涌起一阵暖流。“好啊,”她微笑着说道,“只要你愿意努力,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从那以后,赵婉专门开设了一门创意工坊课,专门为那些对科技感兴趣的学子提供指导。在她的悉心教导下,许多原本默默无闻的学生逐渐展现出惊人的潜力。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一位名叫杨明的少年。他设计出了一种简易高效的水车模型,不仅操作方便,还能节省大量人力。这一发明很快被推广到周边乡村,受到了农民们的热烈欢迎。
“赵夫子,您真是我们的恩人啊!”一位年迈的农夫拉着赵婉的手激动地说,“有了这个水车,我家今年的收成至少能增加两成!”
类似的故事不断上演,使得赵婉的学堂声名远播。甚至连外地的官员都慕名而来,请她帮忙培训当地的教师队伍。赵婉欣然应允,因为她深知,只有让更多人接受良好教育,国家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
####一百八十六、家国情怀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十年过去。在这期间,赵弘继续推动政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