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三十一章 顾正臣的鸿门宴(4 / 4)

加入书签

,而是提出“以民为本,以教化为先”。

    中原各地,逐渐兴起一股“辽东风潮”。百姓识字率提高,民智开启,纷纷自发组织“自治会”,要求清廷改革赋税、废除苛政。

    清廷惊恐万分,下令镇压。然而,辽东早已在暗中援助各地志士,提供书籍、资金、人才,甚至派遣技术人员协助江南发展纺织、冶铁、造船等产业。

    江南商贾李德昌,原为清廷官员,因不满清廷暴政,毅然辞官,投身辽东新政。他在苏州设立“辽东商会”,联合江南各地商人,推动自由贸易,抵制清廷苛税。

    “辽东之治,非靠刀兵,而是靠制度。制度若好,百姓自安;制度若坏,百姓自乱。”李德昌在一次商会上慷慨陈词。

    辽东的影响力,如春雨润物,悄然渗透中原。百姓不再只知“反清复明”,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建立一个真正为民的政权。

    林承泽在辽东主持“国民议会”,首次向全国发出《告中原书》:

    “中原父老,辽东之志,非为一姓之江山,而是为万民之福祉。我们不争正统,只争民心。若中原百姓愿求变,辽东愿倾囊相助。愿中原之地,亦能如辽东,百姓识字、安居、有田可耕、有书可读、有医可治、有法可依。”

    此书一出,中原震动。清廷震怒,下令封锁辽东书籍,严禁传播辽东新政思想,却已无法阻止民心所向。

    十年过去,清廷已如风中残烛,各地起义不断,而辽东却以和平方式,逐步赢得中原民心。

    林承泽再次登上沈昭墓前,望着远方的中原大地,轻声道:“沈公,中原的孩子,终将能安心读书,自由奔跑。”

    风起,桃树轻摇,仿佛沈昭在天之灵,正微笑着点头。

    辽东的春天,终于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