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三十二章 顾正臣的胁迫(3 / 6)
权吃饱饭,有权读书,有权说话!”
台下,一名年轻女子挺身而出,她是医者苏婉儿,父亲曾死于清军屠城,母亲饿死在逃难路上。她拜入辽东医学院,五年苦学,精通内外科,更通晓防疫之道。她朗声道:“大人,我愿赴扬州。那里瘟疫横行,百姓无人敢近病者。我要去建临时医馆,教他们煮沸饮水、隔离病人、焚烧污物。”
林承泽点头,亲自为她系上象征使命的蓝绸带。
又有一名商人模样的男子上前:“我是李德昌之侄李维舟,叔父临终前嘱我继承辽东商会南下使命。我愿潜入南京,联络各地商贾,以‘义仓联营’之法,暗中调粮济民。”
“准。”林承泽递上一枚刻有“信”字的铜牌,“持此牌者,可在辽东任何据点获得支援。”
一场无声的战争,在黎明前悄然展开。
与此同时,南京应天府大牢深处,阴湿腐臭。沈仲文戴着重枷,蜷缩在稻草堆上,嘴角渗血,却仍低声吟诵《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狱卒冷笑:“还念书?明日午时问斩,看你学问能不能救你命!”
忽听得远处传来骚动。片刻后,一名狱卒慌张跑来:“不好了!城外十里,数百饥民抬着棺材跪在官道上,说若杀沈先生,他们便集体自焚殉义!还有人贴出告示,说辽东已派三千‘活命队’南下,带着粮种药石,三日内必到!”
牢中死寂。
沈仲文笑了,笑得泪流满面。
而在千里之外的长江江面,一艘伪装成运盐船的帆船正逆流而上。船舱内,藏着五十名辽东技师,携带最新改良的水力纺车图纸、化肥配方、以及一套完整的“乡村自治章程”。领头之人,正是赵文渊之子赵景行。他年仅二十八,却已在辽东军中历练多年,精通战术与民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