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六十五章 东征三人组(一更)(3 / 5)
p;“儿臣谨遵父命。”朱标肃然应道。
君臣三人议定大事,天色已近黄昏。夕阳余晖洒入奉天殿,映得金砖熠熠生辉。顾正臣退出大殿时,肩头仿佛卸下千斤重担,却又隐隐感到新的压力正在酝酿。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
三日后,诏书下达,宣布设立“江南织造厂”、“金陵蒸汽机制造局”、“东海金银开发公司”、“西洋远洋贸易集团”四大国营企业,统归皇室所有,委托格物学院商学院经营管理,允准勋贵以资入股,按股分红。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起初,多数勋贵持观望态度,认为这是朝廷变相摊派,名为分红,实为敛财。更有甚者扬言:“镇国公顾正臣不过一介寒门出身,竟敢让咱们这些开国功臣掏钱入股?简直是以下犯上!”
然而当第一批矿股凭证发售,仅一日之内便被抢购一空,连魏国公徐达之后、诚意伯刘基之孙都悄然认购百股,众人方才醒悟:这不是圈钱,这是送钱!
尤其那澳洲金矿的消息不断传来,第二批黄金十二万两顺利返航,市面金价应声下跌两成,百姓欢呼雀跃,商贾奔走相告。有人算过一笔账:若每年稳定产出二十万两黄金,十年便是二百万两,相当于当前国库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至此,勋贵们彻底转了念头,纷纷托人走门路,争抢股份。一些原本对顾正臣心存不满的老臣,也开始低声下气地登门拜访,希望能多分一杯羹。
顾正臣却不急于答应,反而放出风声:第二批股份将采取“竞标制”,价高者得,且每人限购五十股,以防垄断。
此举既显公平,又抬高了预期收益,更是巧妙遏制了权贵抱团操控的可能。
与此同时,格物学院紧锣密鼓地选拔经营人才。堂长李时勉主持提名,委员会逐一考核,最终选定四十五名精通算学、工造、贸易的学子分赴各厂任职。他们身穿统一青袍,胸前绣有“国企监办”四字,成为京师权贵街谈巷议的新风景。
蒸汽机制造局率先开工,首批五十台蒸汽机组装完成,交付给五家最具实力的商行进行船只改造。每艘船改造完毕后,均由工部、水师联合验收,登记编号,录入《蒸汽船备案录》,并签订“一年内不得西航”承诺书。
黄时雪亲自主持西洋贸易集团的组建,凭借其多年海外经验,迅速拟定航线规划:第一年主攻南洋诸岛,建立补给站;第二年打通印度果阿港;第三年尝试绕过好望角,进入地中海贸易圈。
为了确保航行安全,朱元璋特批调拨十艘福船编为护航舰队,由信国公汤和之孙汤骏统领,常年驻扎占城海峡,震慑海盗。
一切看似顺风顺水,暗流却已在悄然涌动。
某夜,顾正臣正在府中批阅文书,忽有家仆来报:“老爷,门外有一位自称姓宋的先生求见,说是有要紧事相商,不肯透露姓名。”
顾正臣心头一动,立即命人请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