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心思(4 / 6)

加入书签

若真是幕后黑手……”陆炳声音发颤,“那整个宫廷系统都可能已被渗透。”

    “所以我才要办祭天大典。”顾正臣缓缓起身,“我要让他自己走出来。”

    五日后,南郊祭台竣工。

    朱红漆柱,金顶飞檐,九重台阶象征九五之尊。礼乐齐备,百官列班,太子亲自主持。就在焚香祷告之际,忽有一阵狂风卷起,将祝文吹落祭坛。

    人群中骚动顿起。

    就在此时,一名扫殿小宦突然冲出队列,高喊:“天示警兆!建文未死!龙渊当归!”

    侍卫欲上前捉拿,却被其咬破舌尖,喷出一口黑血,当场倒地抽搐,七窍流黑,竟与那翰林编修死状一般无二!

    全场哗然。

    太子面色铁青,正要下令封锁现场,却见顾正臣缓步上前,朗声道:

    “诸位不必惊慌。此人乃夜巡司密探,奉命试炼礼部防务。若非今日演这一出,如何知晓奸细竟能混入祭典重地?”

    众人愕然。

    只见顾正臣挥手,数名黑衣人押上两名礼部书吏,当场搜出藏于香囊中的微型蜡丸,封印手法与此前完全一致。

    “这二人,”顾正臣沉声道,“昨夜私自会见一名自称‘先帝旧仆’的老僧,收受金锭三十两,答应在祭香中掺入迷魂药粉,意图使太子昏厥于坛上,制造‘神罚’假象。”

    百官震惊。

    太子怒极反笑:“好一个‘神罚’!朕倒要看看,是谁给他们的胆子!”

    顾正臣躬身:“臣已查明,那老僧乃清凉寺挂单之人,法号‘明心’,实为黄俨亲信,二十年前曾为其掌刑房。”

    空气仿佛冻结。

    所有人都明白,这场风暴,终于指向了那个深藏不露的老狐狸。

    当夜,皇宫密议。

    皇帝召见顾正臣、陆炳及太子于乾清宫西暖阁,屏退左右。

    “黄俨……当真还敢兴风作浪?”皇帝声音低沉。

    “不只是他。”顾正臣跪奏,“臣怀疑,他只是棋子。真正执棋者,仍在暗处。黄俨年迈体衰,若无外援,绝不敢如此猖狂。而其资金来源、情报网络、乃至对影炉院秘辛的掌握,皆指向一人??”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道:

    “**宁王朱权**。”

    “不可能!”太子脱口而出,“父王说过,宁王自靖难后便闭门读书,从未结交外臣!”

    “正因为太过清静,才显得可疑。”顾正臣不疾不徐,“三年来,他府中每月都有‘采药人’出入,实则运送密信;其子朱磐?屡次微服前往云南,与沐家旧部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