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一十一章 在草原筑城(1 / 4)
顾正臣靠在椅子里,手中盘弄着一枚铜钱,将目光投向了一直不说话的北平知府方必寿,问道:“方知府,你认为这件事,能不能办?”
方必寿多少有些错愕。
这是镇国公与三布政使之间的商议,自己能来旁听已经不错了,哪里有自己说话的地方。
可顾正臣问了,朱瑛等人又看着,方必寿只好硬着头皮起身,言道:“下官认为,要做成此事,怕极是困难。一来,夏收在即,百姓不情愿服徭役的心思很重。二来,朝廷不给钱粮,百姓只有付出,......
赵文远立于书院后院,夜风拂面,松柏摇曳,他望着天边残月,心中却无半分宁静。书院之志虽已确立,然风雨未息,旧族之势未灭,朝堂之上暗流涌动,书院之士虽已渐成气候,然仍需步步为营。
林文昭与朱承志并肩而立,亦在院中静思。林文昭轻声道:“先生,书院之士已遍布地方,政务之能,民生之策,皆有建树。然朝中旧族仍视书院为眼中钉,若不早作打算,恐生变故。”
赵文远缓缓点头,道:“书院之士,若欲真正立足天下,便须以才学服人,以治道立身。然才学可养,治道可习,唯人心难测。旧族虽势衰,然其根基仍在,若不早作应对,书院恐遭大劫。”
朱承志沉声道:“学生愿赴京中,探听旧族动向,若能掌握其谋划,便可早作准备。”
赵文远目光微动,沉吟片刻,道:“京中局势复杂,你若去,须得小心行事。书院之士,若欲立足天下,便须知己知彼。你此去,务必谨慎,不可轻举妄动。”
林文昭亦道:“学生愿随朱兄同行,一则可助其探听消息,二则亦可联络京中书院之士,稳固书院在朝之基。”
赵文远沉思片刻,终是点头:“好。书院之士,若欲立足天下,便须务本、务实、务时。你二人此去,务须谨慎,务须周全。”
林文昭与朱承志拱手拜道:“学生谨记先生教诲。”
翌日,二人便启程赴京。
书院之中,赵文远继续推进教学改革,命诸生撰写策问,探讨政务、民生、律法、兵事等重大议题,务求经义与实务并重。书院之士,亦因此而愈发受到朝廷重用,皆能于地方施以仁政,使百姓安居乐业。
然赵文远心中仍存隐忧。他知书院之志虽已确立,然旧族势力未消,朝廷之中亦有诸多权臣对书院之士心存戒心。若书院之士欲真正立足天下,仍需经历更多风雨。
数日后,一封密信自京中传来,信中言道:“旧族已联合朝中权臣,意图构陷书院之士,谓其结党营私,图谋不轨。若不早作准备,书院恐遭大劫。”
赵文远阅信后,面色凝重。他知道,书院之士虽已在地方与朝堂之上立足,然旧族势力仍不容小觑。若不妥善应对,书院之志恐再度受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