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如履薄冰,临渊而行(3 / 3)

加入书签

回来,说有紧急事求见。”

着实想不通。

顾正臣在杨亮等人抬来棺材,收拾妥当之后,才返回知县宅,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顾正臣连忙上前,将手指放在刘氏鼻息下,见没了呼吸,又抓起来刘氏的手腕,入手已是冰凉,心头猛地一疼。

死的托付!

顾正臣瞪了一眼张培,痛苦地说:“在皇帝旨意还没下达之前,我什么都做不了。若皇帝要大开杀戒,牵连家眷,我用什么手段能留下刘倩儿?即使冒险留她,那其他人的家眷呢?赵斗北、周洪、陈忠、刘贤、李鹤、徐霖等人,哪个没有家眷,哪个人的家眷里没有妇人与女子?”

顾正臣揣测着朱元璋的心思,朱元璋虽没有开口说杀多少人,其家眷如何处置,但朱标却在文书里给了建议:

只不过锦衣卫设置的时间是洪武十五年,距离现如今还有九年之久,此时的毛骧,不仅是羽林卫的将领,还是朱元璋留在暗处的检校!

毛骧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将胡惟庸案从“擅权枉法”变成十恶不赦的“图谋造反”,从而在胡惟庸被杀之后多年,以此为借口,帮助朱元璋屠杀了一公、二十侯,连坐、死罪、黥面、流放数万人!

“带刀武将??”

“打盆水来。”

倩儿无辜,她并非伯钦与我之女,万望县尊容她服侍左右,保她一生平安。

洪武六年的朱元璋心态还算平稳,毕竟《大明律》正在紧锣密鼓地编纂,若老朱这个时候违背律令条文太多,很难服众。

至于中后期心态有了变化,不想以律令服众,转用刀服众,那是后来。

每个阶段的朱元璋,心态与手段不同。

现在,顾正臣看到了一个宽容的朱元璋,他允许自己按律令判决,而不是以他帝王的意志与情绪来决人生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