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依朕看,全都杀了吧(2 / 3)
,应天府协助流转私铸铜钱一事,顾正臣啊,你这是立下了大功!谁能想象,就在天下脚下不远的句容,竟发生了如此惊天动地的事而自己竟一点都没风闻!
朱元璋将详细文书拿了出来,仔细看了一遍,将文书丢在桌子上,起身道:“若不是顾正臣去句容,这些案件要多少年才能勘破?那些失踪的百姓,被冤枉的百姓,要多少年才能昭雪??私铸铜钱要流入多少百姓之家?!”
马皇后瞪了一眼沐英:“喊母后!本宫不管你当什么官,什么君臣之道,你沐英是我的儿子,再敢动辄皇后,日后就莫要入宫了。”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朱标在性情上更像马皇后,对周围的人多是照顾,他对待兄弟更是用心,哪怕是兄弟有错,他也会站出来说情。
郭典、郭善、郭曲……
“说吧,有何事。”
好大的狗胆!
竟敢冒死私铸钱币,还是杀得不够多,不够威慑人心啊。
马皇后看向书信,有些疑惑地说:“这书信写来端得是怪异,这种箭头方框倒是新奇,从未见有人用这种方式写书信,这内容……嘶……这……竟然……郭家好大的胆子!”
马皇后将书信还给朱标,看向华盖殿,叹了一口气:“先看看你父皇的态度,临机再想办法吧,能少死几个百姓就少死几个,若你父皇执意要杀尽这些人,你们二人莫要顶撞,若你们顶撞,日后顾正臣很可能无法回到金陵。”
两人仔细一想,确实如此,若两人因为顾正臣之事顶撞朱元璋,那朱元璋可能会因此“记恨”顾正臣,将父子矛盾的出现归因到顾正臣身上,从而找个由头将顾正臣踢至广东钓鱼去。
不杀个人头滚滚,如何能震慑他人??
只是这样一来,就显得有些软弱,若他镇不住这些弟弟,可不是一件好事,停尸不顾,束甲相攻的事,绝不能发生在大明皇室之中。
朱标看着有些动怒的马皇后,顿时知道事情麻烦了。
“嗯,不错,想当初被郭大帅关在地牢里时,若不是妹子送饼,咱可能就饿死了。当初这饼烫热,还差点伤了你。”
该杀!
朱元璋正翻看着一本名册,听闻内侍通报皇后、太子、沐英同时求见,不由有些奇怪。
马皇后将粥端给朱元璋,有些自责:“是臣妾教导不周,才让这孩子犯了过错。”
朱元璋此时的表态与预想中不一样,预想中看过文书的朱元璋应该暴怒,大喊“杀杀杀”,可现如今,他脸色虽很难看,却在看过文书之后并没有暴怒,要杀光涉案之中所有人,而是先谈论起顾正臣来。
沐英如一个乖巧的孩子。
马皇后看了看书信抬头,不由笑了笑:“原是那位吃饭举人,听你父皇说,你对此人很是青睐,难不成他犯了什么过错,值得你们二人一起来求情?”
武城山!
这里的虎害,竟是人害!
那郭百斤、郭梁、郭杰这些人代替受刑吧!!
金陵城墙,工部可能有问题。
朱标、沐英对视了一眼,有些不知所措。
清真观道士竟是个淫道人,还敢做贩卖人的买卖,这道观不要也罢,这道人不死不可!
杨仓谷?
因卜筮逃入山中,为县衙破武城山石灰矿案、清真观案立下功劳,此人倒可功过相抵。
这个顾正臣竟还敢为罪囚开脱,还敢说其家眷罪不至死,这个家伙还是太心慈手软了啊,面对这种事,唯有杀才能让人记住,才能让后来者畏惧,才能永绝后患!
马皇后听闻之后,顿时对顾正臣生出好感:“这倒是个知人疾苦与生命不易之人,不过这种事母后说不上话,毕竟是地方衙门事。”
马皇后将食盒放在一旁,含笑回应:“陛下这几日胃口不怎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