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山水间(2 / 5)

加入书签

>寒暄过后,林珊的热情立刻回到了作品本身。

“来,请这边坐,我们慢慢聊。”

他引他们到一旁的一套休闲茶座旁,这套茶座同样出自他手,造型现代却暗含古意。

“说实话,程曦,能遇到真正懂这套‘山水间’的人,我真的很开心。”

林珊一边熟练地沏茶,一边打开了话匣子,“很多人看到它,只觉得是一套造型别致、用料昂贵的茶台。

但你们看到了细节,甚至注意到了设计稿上那个最终被修改的‘穿带榫’。”

程曦接过茶杯,微笑道:“主要还是皓辰眼力好。

他之前接触过一些古建筑修复的项目,对榫卯结构有些了解。

我嘛,更多的是被它的气韵打动,那种‘隔而不断,虚实相生’的东方美学意境。”

路皓辰点头补充:“是的。

初稿的‘穿带榫’虽然结构稳固经典,但用在茶台腿部与台面支撑的过渡处,视觉上略显沉重和割裂。

成品改用了一种改良的‘插肩榫’变体,并巧妙地与台面边缘的‘冰盘沿’线条融合,不仅承重足够,更让线条从台面到腿足有一个流畅的延伸感,视觉上轻盈了许多,更符合你想要表达的‘山峦起伏、水波流转’的意象。”

林珊眼中闪过激赏的光芒,仿佛遇到了难得的知音。

“完全正确!

路先生果然是行家。

家具设计,尤其是承载东方哲学的作品,结构与意境必须高度统一。

每一个榫卯,既是一个力学节点,也应当是一个美学符号。”

他站起身,引他们再次走到“山水间”

茶台前。

这一次,在他的亲自讲解下,程曦和路皓辰更深入地领略了这套作品的精妙之处。

“你们看这茶台的台面,”

林珊的手指轻轻拂过那块巨大的黑胡桃木独板,“我们选用了过三百年树龄的北美黑胡桃木,不是为了炫耀奢侈,而是因为只有这样的木材,其纹理才足够磅礴、富有叙事性,如同泼墨山水画中的远山云雾。

我们采用了传统的‘揻木’工艺,配合现代温控技术,对板材进行缓慢的柔性弯曲,塑造出你们看到的这种微妙的、非对称的曲面,模拟的是被水流冲刷亿万年的河岸形态。”

他的讲解专业而充满激情:“台面下的支撑结构,路先生刚才提到了,是改良插肩榫。

我们刻意将榫肩的线条做得非常舒缓,与台面边缘的‘浑面’冰盘沿相接,形成一道连贯的‘天际线’。

而腿部外侧的这条流畅的凹槽,”

他指向那从台面蜿蜒而下、深入腿足的优雅线条,“这不仅是一个装饰线,它实际上是一个‘导水线’,灵感来源于山间的溪流。

我们在制作时,使用了数控铣雕与手工铲凿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一道线条的深度、弧度都充满手工的灵动感,避免机械的生硬。”

接着,他又指向几个椅凳:“这些坐具,高低错落,并非完全对称排列。

它们的造型灵感来源于溪流中的卵石,我们称之为‘汀步凳’。

每一只的底部,我们都设计了隐藏的、可微调高度的金属脚垫,以适应不同地面的细微不平,确保摆放时的绝对稳定,这借鉴了古代木构建筑中‘柱础’的调平理念。”

林珊又详细介绍了木材的处理工艺:“表面处理上,我们没有使用任何化学漆料,而是采用了传承自唐代的‘擦生漆’工艺,混合了特定的植物油脂。

前后经历了二十多遍的手工擦拭、阴干、细磨。

这样做出来的效果,木材的毛孔依然呼吸,触感温润如玉,色泽会随着时间和使用,呈现出越来越醇厚迷人的包浆光泽,记录下使用者的时光痕迹。”

他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