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余韵】(2 / 6)
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他只是没有达成既定目标,崔延卿却成为那首注定传世的咏梅词的注脚。
往后千百年里,人们只要读到这首词,多半会想起薛淮是在怎样的场合挥毫落笔。
某种意义而言,崔延卿算是因此留名青史,但高廷弼相信他绝对不愿接受这样的结果。
或许就是因为想到自己成为衬托薛淮才华横溢的背景,崔延卿一时间悲愤交加,这才当机立断晕了过去。
堂内逐渐恢复正常秩序,一众年轻才俊不像高廷弼那般心情复杂,他们短暂地关心崔延卿的状况,随后继续沉浸在那首咏梅词的意境之中。
翰林院检讨吴璟由衷地赞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此句极精妙,寒梅之傲跃然纸上,薛侍读的遣词造句令人叹服。”
“我更喜欢末尾那句。”
国子监学正郑玄明神往道:“‘碾作尘’三字道尽悲怆黯然,满眼孤寂荒凉,然而纵使粉身碎骨,亦有‘香如故’留存于世。薛侍读此作通篇不见梅字,却写出了寒梅风骨,我等士林中人当效仿之。”
众人纷纷点头认同,赞而叹之。
虽说薛淮今日的表现让他们大开眼界,却没人怀疑这首词非薛淮所作。
究其原因,薛淮的骨鲠性情人尽皆知,而寒梅之题乃高廷弼临时拟定,再加上这首词仿佛就是薛淮入仕之后曲折命运的写照——因为身上的光芒过于耀眼,起初他的一腔热血不为旁人理解,京城官场很多人把他当成笑话,但是薛淮没有自暴自弃,一如寒梅傲霜之风骨。
作为此刻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