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血泪】(2 / 4)

加入书签

仅仅是一开始有些紧张,随即便哂笑不已,就算他们平时横行乡里,又有几个人敢去县衙告状?

    现实一如他们的预料,在薛淮坐镇仪真县衙的首日,进入县衙的百姓着实不少,但大多是来看热闹,亦或是一些鸡毛蒜皮的邻里纷争,缺乏真正有分量的诉状。

    “厅尊。”

    县衙后堂,章时略显失落地说道:“看来百姓对官府还是不太信任。”

    薛淮完全理解他如今患得患失的心态。

    章时乃二甲进士出身,入仕十五年依旧只是七品知县,换做普通人早已心灰意冷挂冠致仕,或者是同流合污只求前程,他还能坚持原则和底线殊为不易。如今因为薛淮的到来而唤醒心中热血,他只想早一点看到曙光,再小的挫折都可能会让他怀疑自己。

    薛淮想了想,微笑道:“信任的培养非一日之功,你不必焦急,肯定有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尝试一番。”

    章时点头应下,心中稍安。

    第二天情况有所好转,不再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一些住在县城的百姓提出上告,虽然大多只是十几两银子的纠纷,但薛淮依旧一丝不苟地对待。

    他前世便有丰富且扎实的基层工作经验,来到这个世界后又恶补了大量事例和大燕律法,一系列的判断精准又公允,令旁观断案的百姓们大为惊叹。

    第三天清早,县衙大门刚刚打开,早已等候在外且领到号牌的百姓便鱼贯而入。

    无论何时何地,看热闹都是人的天性,而薛淮之所以要特意安排这些旁观的位置,便是希望通过他们的口口相传,将这件事不断宣扬鼓噪,从而吸引全县百姓的注意。

    薛淮像前两天一样坐在主位,章时则陪在侧位。

    “咚!”

    “咚!”

    “咚!”

    一阵强劲有力的鼓声从外面传来。

    薛淮和章时对视一眼,后者眼中浮现激动之色,他则微微颔首,随即让江胜去将外面击鼓鸣冤的百姓请进来。

    不多时,一名三四十岁的落拓汉子跟在江胜身后,手里捧着一份状纸,大步走进县衙大堂。

    “肃静!”

    薛淮一拍惊堂木,看向落拓汉子问道:“堂下何人?”

    汉子手捧诉状跪下叩首道:“禀大人,草民王栓,仪真县青山镇人氏,现年三十二岁,无功名官身。”

    薛淮目光微凝,这个王栓从礼节到言辞都不像目不识丁的农夫,他沉声问道:“你要状告何人?”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