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八方风雨】(1 / 7)
兴化县境东北地区有三座盐场,分别是丁溪场、小海场和草堰场,其中以丁溪场的规模最大,灶户数量最多。
丁溪场属于两淮盐运司下辖的中十场之一,平均每年能够产出食盐约三百五十万斤,灶户有六百余户。
灶户的生活极为困苦,盐运司发放的本钱时常被胥吏贪墨,而灶户们并无其他收入,很多时候连口粮都无法维持。
他们每天煮盐要超过五个时辰,得到的食盐先要无偿上缴七成给盐运司,剩下三成则被盐运司低价收购,这就是他们的收入,此外他们还要承担一定程度的杂役摊派。
纵观大燕境内各种活计,煮盐灶户之苦堪为首位,因此近些年灶户逃难的状况屡禁不止,很多人宁肯被官府治罪也不愿继续承受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
丁溪场的灶户更加艰难,除去其他盐场灶户都有的煎熬,他们还要面临两大困难,其一是兴化县低洼的地势导致淡水经常淹没盐滩稀释盐卤,其二则是沿海盗匪盐枭劫掠,抢夺他们的灶盐。
因为这些缘故,丁溪场的灶户被逼得养成极其剽悍的性情,这反而让他们的处境宽松了一些,至少当地的盐课大使不敢随意克扣他们的本钱。
日落之时,忙碌一天的灶户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住处,男人们相互打着招呼,整齐地前往中间一座茅草屋门前的空地。
因为生存环境太过恶劣,这些灶户极其团结,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相互支撑跨过苦难。
众人在空地上席地而坐,喝着水囊里的清水,这家茅草屋的女主人拿出一些菜团子招呼他们。
天色将暗之时,一名身材高大、面容粗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