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104【好人】(2 / 3)

加入书签

受权力,在没有根本性利益冲突的时候,最好是能和平共处互不干扰。

他们都知道薛淮的背景和人脉,并不想一上来就和对方产生矛盾,但薛淮若来到扬州还是眼睛里容不下沙子,以为他能像在京城一般,仗着天子的纵容和沈望的支持横行无忌,众人不介意让他明白什么叫做孤立无援。

郑宣便是这样的打算,他先向薛淮示好,对方接受那就是皆大欢喜,万一薛淮压根不给他脸面,这样便可让其他人放弃幻想,早日紧密抱团应对这条过江龙。

刘让当然清楚他的心思,轻声提醒道:“莫要闹得太过,一步一步来,最重要是不要让薛同知拿住把柄。”

郑宣应道:“这是自然。”

便在这时,一名小吏快步跑向凉棚,高声道:“禀府尊,同知大人乘坐的官船快到了!”

凉棚内一阵骚动,以谭明光为首、刘让等属官附后,再加上一些扬州当地德高望重的乡老,众人迈步走向码头。

只见运河之上,一艘三桅官船逶迤而来,船首悬黄底红字“扬州府同知薛”,船尾挂“漕”字方旗,另立有“淮扬河道事务”木牌。

船头站着数人,居中那位年轻官员凭着俊逸的相貌和出众的气质,让码头上一众官员隐隐感到艳羡嫉妒。

十九岁的实权同知,这在大燕历史上颇为罕见,毕竟除了开国前后那段特殊时期,承平年代极少有人能做到这般少年显贵的地步。

官船靠岸,薛淮当先而行,李顺和江胜等随从紧随其后。

谭明光带着一群人迎上来,脸上泛着温和的笑意。

他当先拱手道:“薛同知一路辛劳!本府谭明光特来相迎。今后扬州政务,还望同心勠力。”

李顺和江胜等人听闻此言心中纳罕,同知虽是知府的副职,却并非绝对的上下级关系,至少同知在某些专项政务上拥有独立决策的权力,虽受知府考核但也可越级上奏,更不必说薛淮的背景非同一般。

按照常理而言,扬州知府应对薛淮充满戒备和提防,谁知这位谭府尊竟然亲自出迎,言谈之间也极其友善。

在一众扬州官吏密切的注视中,薛淮躬身长揖道:“下官薛淮拜见府尊大人!承蒙亲迎,愧不敢当。自当竭诚辅佐,谨遵钧命。”

谭明光依旧是笑呵呵的神情,似乎不觉得薛淮如此谦逊的反应出乎意料。

与之相比,其他官吏不免心中暗伏。

他们听说过薛淮的不少事迹,此君乃是京城官场的奇人,入仕才半年就靠着平均半月一封弹章的壮举名动京华,而且性情骨鲠刚直,无论侍郎、尚书还是内阁大学士,他都敢当面直指其非。

在这些官吏的设想中,薛淮应是那种眼高于顶、清高孤傲的翰林新贵,却不想今日初见,他在面对谭明光的时候也能做到谨守上下尊卑。

若仅如此倒也罢了,接下来薛淮面对其他属官的态度,让刘让等人微微诧异。

只听谭明光朝身后介绍道:“这位是刘通判,这位是郑推官,这位是经历司胡经历……今后你们同衙共事,还请薛同知对他们多加指教。”

一众属官上前见礼,躬身道:“卑职拜见厅尊大人!”

薛淮逐一看过去,微笑拱手道:“诸位多礼。”

谭明光又为薛淮引荐本地乡老,如他所言这都是德高望重之人,在扬州当地颇有名望。

接下来则是部分赶来迎接薛淮的各县官员。

薛淮自然是微笑待之,从始至终没有丝毫不耐烦。

整个过程其乐融融,气氛十分和谐,直到一位三旬官员的出现。

谭明光道:“薛同知,这位便是仪真知县章时章大人。”

薛淮抬眼望去,其人身量不高,容貌刚毅,颧骨高耸,眉头微蹙。

他穿着一身略旧的官袍,然则腰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