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现在就是一个受气包(1 / 2)
听肖佩说起自己,高凡笑着说道:“别别,你们一个是外商,一个是政府官员,就别拿我这样一个私人小老板说笑了。我去外贸厅办事,都是要战战兢兢的,肖科长咳嗽一声,我都要抖半天呢。”
在外贸厅工作了六年,肖佩当然不可能还是一个小科员,时下已经是有点小权力的一个副科长了。同样是86届的大学毕业生,胡冬明已经是省厅里的正处级,肖佩却还在为正科级而奋斗,这就是北大和茂林财院之间的落差了。
不过,相比那些中专或者大专毕业回县里去工作的同学,肖佩又是可以觉得自豪的。在县里,有些人熬上二三十年也才能熬成一个副科级,而肖佩现在当上副科已经有两年时间了。
张伟的注意力当然不会在这些方面,他看向高凡,说道:“对了,高凡,我记得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你那个企业就已经从化肥厂独立出来了。我在美国的时候,还听说过你们出口到美国去的维C呢,怎么样,现在一年的利润起码过亿了吧?”
后面一个问题,就带着一些恭维的成分了。打听别人的成就,一定要拼命地往高处问。你心里觉得对方可能赚了1000万,开口的时候一定要问是不是已经过亿了,千万不能傻呵呵地照实问。
否则,万一人家实际已经超过了1000万,你还问人家有没有1000万,人家就会觉得你在小瞧他。
就比如刚才喝酒的时候,有几个同学其实是想问张伟是不是拿到了美国绿卡,但问的时候却要问他是不是已经在美国入籍了。入籍大于绿卡,绿卡大于没绿卡,这个不等式大家都是不懂的。
当然,没绿卡也比读完书就回国要强,而读完书就回国的,自然又比没出过国的要强。这就是这个年代里的鄙视链。
果然,听到张伟的问话,高凡呵呵笑道:“老张你也太恭维我了。我那个小企业,一年能有个两三千万的毛利就很不错了。建厂子的时候我是从美国哈奇集团借的钱,现在钱还没有还完呢。”
肖佩在一旁撇了撇嘴,向徐丹递了一个眼神,那意思就是说高凡实在太会装了。
别人不知道,肖佩在外贸厅工作,岂能不知道沧海化工的底细。去年,沧海化工出口维C一万五千吨,直接就是1.5亿美元进账。
外贸厅不是税务局,不了解沧海化工的成本构成,但肖佩听厅里的老同志们私底下分析,沧海化工的利润起码是三分之一以上,也就是不少于5000万美元。时下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1比5.5,这就是将近3亿人民币了。
除了维C之外,沧海化工还有化学清洗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出口,金额不及维C,但也是几千万美元的额度。
省里还有一个出口大户,是泽山市的泽山稀土精炼厂,年出口精炼稀土1500吨,创汇也是一亿多美元。沧海化工拥有泽炼一半的股权,利润自然也是不可低估的。
这些只是肖佩作为外贸厅干部所了解的情况,沧海化工还有一大摊子国内的业务,肖佩就不知道规模有多大了。不过,她知道一点,那就是现在茂林各家商店里卖得最好的“茶花”牌家用洗洁精,就是沧海化工的产品。
得益于沧海化工的发展,鹿坪市的沧塘、延秀、武源三个县已经形成了一个化工产业基地,目前在省里也是赫赫有名的。
但凡张伟回沧塘去走一圈,看看从老化肥厂厂区延伸出来的那一片新厂区,也会知道高凡说的一年区区几千万利润是多么离谱的数字。
这种事,肖佩当然不能说破。财不外露是古训,高凡要低调,肖佩怎么能去揭穿?当下,她也就是和徐丹凑在一起窃窃私语,说些女同学之间的秘密而已。
“几千万的利润,肯定是不止的。”张伟也是有些阅历的,听到高凡即便是自谦,也承认了几千万利润,便在心里把这个数字放大了几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