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资本的最后妥协(1 / 3)
深秋的风裹着枯叶,撞在“骑手联盟”旧仓库改造的会议室铁门上,发出“哐当”一声轻响。李默站在窗边,指尖划过玻璃上的水渍——那是上周暴雨时,骑手们冒雨送文件溅上的,现在干成了浅褐色的痕,像联盟这半年来走的路,粗糙却扎实。
会议室的长桌还是年初拼的旧木板,边缘被磨得发亮,上面摊着三样东西:左边是卷边的《骑手联盟章程》,首页盖着红手印,是最初五十个骑手的签名;中间是本泛黄的签到表,某一页用红笔圈着“老王,病假,代送儿童医院订单”,旁边写着“医药费垫付 5000元”;右边是份崭新的合同,封面上印着“鼎盛资本”的 logo,烫金的字在阴天里泛着冷光。
“李哥,人快到了。”张远推着辆旧自行车进来,车筐里装着刚买的矿泉水,瓶身上还凝着水珠,“我刚在路口看见他们的车,黑色的奔驰,跟咱们这仓库格格不入。”他把水放在桌上,瞥见那份合同,嘴角撇了撇,“之前说咱们‘理想主义当饭吃’,现在倒主动找上门,我倒要看看他们怎么说。”
林溪从里间走出来,手里拿着本厚厚的文件夹,封面写着“联盟行业标准(草案)”。她穿件浅蓝的衬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手腕上道浅疤——是去年在速达工作时,为了护着骑手的配送单,被打印机砸的。“标准里补充了骑手子女助学计划,”她把文件夹放在章程旁边,指尖在“助学”两个字上顿了顿,“上周统计,已经有十二个骑手的孩子申请了,最远的在贵州,咱们帮他联系了当地的公益学校。”
李默点点头,目光落在她的手腕上,那道疤他记得,当时林溪没说,直到后来她从速达辞职,带着一叠骑手的投诉记录找到他,才轻描淡写提了句“不想再做违心的事”。窗外传来汽车刹车声,他站直身体:“来了。”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首先走进来的是鼎盛资本的助理,穿件笔挺的西装,手里捧着平板电脑,表情严肃得像在参加什么重要峰会。后面跟着的是老板周明远,五十多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西装是定制的,袖口露出块名表,走在旧仓库的水泥地上,皮鞋敲出的声音格外响,像在打破这里的宁静。
“李总,林总。”周明远伸出手,语气带着点刻意的客气,却没几分温度,“之前咱们在速达楼下谈过,当时我说,你们的模式太理想化,不适合资本介入。”他在长桌主位坐下,助理立刻递上合同,“不过,这半年看下来,你们的‘骑手联盟’倒真撑下来了,还搞出了所谓的‘行业标准’,我倒想听听,这标准能值多少钱。”
张远刚要开口,被李默按住。李默拿起桌上的签到表,递到周明远面前:“周总,这不是值多少钱的事。您看这页,老王,五十岁,之前在别的平台送单,摔断了腿,平台不管,是我们联盟凑钱给他治的;还有这页,小吴,刚毕业的大学生,家里穷,我们帮他申请了助学贷,让他妹妹继续上学。”他又翻开《行业标准》,指着其中一章,“我们的标准里写着:骑手每单基础薪资不低于 20元,雨天、夜间补贴翻倍,每月带薪病假 3天,管理费只抽 5%,全部用于骑手保障和培训。这些,不是用多少钱能衡量的。”
周明远的手指在签到表上划过,停在老王的名字上,眼神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