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初露锋芒(2 / 2)

加入书签

处工地,不知能省却多少民力,加快多少进度!此乃格物致用之大者!”

叶明心中也是一动。他意识到,与其被动辩解传习所的“必要性”,不如主动展示其“不可替代性”。

他将叶瑾关于滑轮组应用的想法稍加整理,结合格物院已有的“瑾车”实效,写成了一份简明扼要的条陈,通过太子呈递皇帝。

条陈中,他并未直接反驳礼部的担忧,而是以“滑轮组”为例,阐述了基础机械原理一旦被掌握和推广,能在漕运、工程、军事乃至农业等方方面面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和人力节省。

他强调,“技艺传习所”所要传授的,正是这类能“四两拨千斤”的普适性原理与方法,培养的是能理解并应用这些原理的人才,其目的并非替代科举,而是补其不足,强国之筋骨。

李云轩看到条陈,尤其是其中关于滑轮组应用后可能节省的民力、加快的工程进度等具体推算(尽管是粗略估算),再次动容。

他曾在御苑亲眼见过“改犁”的效果,对这类能直接提升国力的“实学”印象极佳。

数日后,皇帝在听取工部关于京城某处官仓修缮进度迟缓的汇报时,忽然开口问道:“修缮所需砖石木料,搬运可曾费力?为何不效仿格物院‘瑾车’之法,或试用其新近提及之‘滑轮组’以省民力?”

皇帝这看似随口的一问,却如同一声惊雷,在朝堂上下引起了震动。这无疑是在最高层面,肯定了格物院所授之学的“实用性”和“官方价值”。

礼部那位郎中的“忧心”之论,顿时悄无声息。而“技艺传习所”也借此东风,于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正式挂牌成立。

没有盛大的仪式,只有格物院内部简单的庆贺,以及二十名寒门学子充满渴望与好奇的眼神。

叶明站在简陋的讲台上,看着台下这些未来的“工程师”种子,心中充满了使命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