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8章 标尺量器(1 / 2)

加入书签

兵部内部对“武库新法”的接受度在叶明润物细无声的推动下逐步提升,那间用作讲习的厢房日渐热闹,一些年轻官员甚至开始主动运用新式表格整理自己分管的事务文书,效率与清晰度确实胜过往昔。

然而,叶明深知,武库管理之弊,根源不仅仅在于登记核算之法,更在于流入武库的军械本身。

京西武库清点出的那些制式不一、质量参差的枪械箭矢,如同鱼刺般鲠在他的喉间。

若不能从源头上确保军械的标准化与质量,那么武库管理得再清晰,也不过是整理了一堆良莠不齐的存货,于提升军队战斗力并无根本助益。他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了负责军器制造的将作监。

这一日,叶明带着几名精干属吏,以及格物院“标准制定司”的两名匠师,来到了将作监衙署。

将作监监正,那位以稳妥着称的老侍郎,闻报后亲自迎出,脸上挂着程式化的笑容。

“叶侍郎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老监正将叶明让进客厅,吩咐看茶。

“监正大人客气,叶某此番冒昧来访,是为军械制式统一之事。”叶明开门见山,将京西武库清点中发现的问题简要陈述了一番,尤其强调了制式不一给武库管理和军队使用带来的困扰。

老监正听罢,抚须沉吟道:“叶侍郎所虑,确有道理。然,各地匠作工艺传承不同,物料亦有差异,欲求完全统一,恐非易事。”

“且将作监近年来,亦是按工部定例行事,并无逾越之处啊。”他巧妙地将责任推给了工部定例和各地差异。

叶明早料到他会如此说,并不争辩,只是从属吏手中接过一个木盒,打开后,里面是几支形制、长短、重量乃至箭簇角度都截然不同的弩箭。

“监正大人请看,”叶明拿起两支差异最明显的弩箭,“此二箭,皆标注为‘制式弩箭’,然其长短相差半指,箭杆粗细不一,箭簇角度偏差逾五度。若混用於一弩,轻则影响射程准头,重则损毁弩机。此等‘制式’,如何能称制式?”

老监正看着那对比鲜明的弩箭,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强自道:“这个……或许是各地工匠理解定例稍有偏差,亦或是物料所致细微差别,应在允许误差之内……”

“允许误差?”叶明打断他,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监正大人,军械乃杀人利器,非是孩童玩具。误差几何,当有明确标准!何谓允许?何谓不许?若无标尺量器,仅凭工匠‘手感’与含糊‘定例’,则我朝将士手中兵器,永远只能是这般参差不齐!”

他示意格物院的匠师上前。

那匠师打开随身携带的工具箱,里面是各种制作精良的铜尺、卡规、角度规等测量工具,以及几份绘制着极其详尽的弩箭、枪头等军械的“标准图纸”,上面不仅标注了所有关键尺寸,还明确规定了允许的误差范围。

“此乃格物院初步拟定的‘军械制造基础标准’,”叶明将图纸推到老监正面前,“其中对尺寸、重量、材质、乃至关键部位的角度,皆有明确规定与量化误差。格物院愿协助将作监,以此为标准,重新审定所有军械制式,并制作标准量具,分发至各官营匠坊。”

老监正看着那细致入微的图纸和琳琅满目的测量工具,心中暗暗叫苦。他岂不知统一标准的好处?

只是此举牵涉太广,要触动无数匠坊、官吏固有的习惯和利益,其中阻力可想而知。他本人亦不愿多事,只求安稳度过任期。

“叶侍郎雄心,老夫佩服。”老监正斟酌着词句,“然,此事体大,非将作监一衙所能决断。需上报工部,乃至陛下圣裁。且制作如此多标准量具,所费不赀,户部那边……”

“监正大人,”叶明直视着他的眼睛,缓缓道,“北疆将士,正用着这些‘制式不一’的军械,与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