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o4章 专有名词(3 / 4)
,按当下的规定,它依然被归类为“中外合拍片”
。
关于这部潜力无限的“吸金猛兽”
在内地市场的分账比例,成了双方角力的焦点。
李琦出于对影片质量的绝对信心,提出了一个在国内院线看来堪称“狮子大开口”
的方案:要求高达35的分账比例!
通常进口片或合拍片在15-25左右的要价。
不出所料,这个要求,立刻遭到了华影集团以及掌控着影院渠道的各大院线公司的强烈抵制。
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然而,李琦从来不是一个会被规则轻易束缚的人。
面对僵局,他果断施展了一招“以退为进”
的漂亮策略:
放弃全国同步上映的常规路线,转而采取“先行试点、重点突破”
的非常规打法:仅在京都地区的指定影院率先启动正式公映!
这步棋的精妙之处在于,京都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具有极强的风向标意义和消费能力。
先期放映的口碑和票房表现,将对全国市场产生决定性的示范和虹吸效应!
如今,这步棋的威力已经充分显现,映票房数据如同一声惊雷,炸醒了所有持观望或反对态度的地区大佬们!
面对白花花的银子、热腾腾的票房记录以及那些在影院门口排起长龙、嗷嗷待哺的观众,谁还能坐得住?
于是,一场争先恐后的“抢滩登陆”
与“攀比效忠”
大戏在全国各地疯狂上演!
金陵:我们金陵也是京。
闽省:这里是李总的家乡,这么好的电影,怎么能不在家乡放映?
申城:如果非要试点,我们申城,也可以加入嘛!
粤省:如果《功夫熊猫》进来,我们可以少吃一个闽省人。
桂省:我们比隔壁靓仔也不差,别看不起老表!
一时间,眼红京都独占鳌头的、批评当初反对者短视耽误赚钱的、或者连夜奋笔疾书打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名额、施加压力的,各种声音甚嚣尘上。
然而,当心急火燎的各地院线负责人和地方电影主管官员们,将他们措辞恳切、罗列了无数本地优势数据的报告递送到电影局乃至更高级别的管理部门时,他们得到的批复却惊人地简洁、一致,甚至透露出一种微妙的倾向性。
报告上通常只有一句清晰明了的批语:
“关于《功夫熊猫》排映及分账事宜,具体请直接与李琦同志沟通磋商确定,过程中,务必注意社会影响,无论是正面效应还是潜在问题,均需妥善把握,及时汇报。”
不是“相关部门”
?不是“会同文化部”
?也不是“报请xx部委协调”
?
敏感的地方负责人和“老江湖”
们,一眼就捕捉到了这份看似寻常的回复中,那极其不寻常的核心指向。
整个句子的落脚点,只有一个明确的、不需修饰的名字:李琦同志!
并且要求“直接磋商确定”
!
“同志”
?
如此正式而亲切的称呼…“直接磋商确定”
?
这等于赋予了最终解释权在…
最关键的是,在这份来自上方的指示中,没有出现“其他部门”
、没有“备案”
、没有“按现行规定办理”
。
只有一个清晰而响亮的专有名词——李琦!
这意味着…?!
这些在各自地盘上一言九鼎的大佬们面面相觑,心中瞬间百转千回,各种解读如电光火石般闪过脑海…
…
此刻的李琦
↑返回顶部↑